小戏小品有“小优势” 城乡基层展演参与面广泛 (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小戏小品有“小优势” 城乡基层展演参与面广泛 (2)
2010年02月11日 14:52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刘 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这次举办小戏小品展演符合戏剧发展的规律,体现了在文化领域的科学发展。送戏下乡是我们坚持做的一项工作,但一年365天不可能做到天天送戏下乡,因此,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就显得很重要。每个人参与文化活动时,必然都会接受文化的教育,这次由群众参与表演和创作的小戏小品展演,使戏剧文化真正从小众文化走向了大众,真正恢复了戏剧的本能——拥有生活中的东西和生活化的表演。虽然是小戏,却反映了社会的大变化,反映了新事物、新人物和新风尚。

  王蕴明(中国戏剧家协会原秘书长)

  这次的活动参与面十分广泛,形式多样,许多小戏小品中体现出人文关怀,俗中见雅,能看出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他们能从人文立场上来表现群众的生活面貌,对好的地方歌颂,对不好、不足的地方,也会以友善的方式加以批评。

  曲润海(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

  小戏小品有小的优势,它不同于专业艺术舞台上的大制作,它短小精干、周期短、投资小、人员少、便于深入基层,群众十分欢迎。许多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创作的小戏小品,体现了近年来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人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要靠政府的主导,也要依靠民间的力量,因为绝大多数的艺术品种兴于民间、养于民间、保存于民间,有了它就能创作出新的作品来,文化才能不断发展。

  于振坤 (天津市天穆镇文化站站长、《打工妹的Party》编导)

  现在有些小品缺乏挖掘人物性格、矛盾设置等艺术手段,有些强行追求剧场效果,扭曲了演员的表演,放弃了很多好的素材,另外基层作者的作品缺少展示机会,也令人遗憾。希望通过这次的小戏小品展演,能挖掘、培育和提高小戏小品基层作者的创作水平,也希望这次展演的形式能在全国遍地开花。

  武 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本次展演中《人偶情》的演员)

  我在这次展演的小戏《人偶情》中担任木偶操作员,我从10岁学习木偶皮影表演,到今天已经50年了,我和我的木偶共同经历了辉煌,也经历风雨,共同面对失落与尴尬。受各种文化的冲击,木偶皮影越来越陷入无人问津的境地,一是木偶皮影戏写不出台口,二是写出台口也没人看。有时候往往台下的观众还没有台上的多,那种尴尬可想而知。我们这些老伙计在一起议论过,想来想去我们觉得还是怨自己,如果节目内容不发展,跟不上社会的节拍,就会被淘汰,因此我觉得皮影不改革不创新不行。《人偶情》演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人,唱的就是我们自己的事,这个戏想要表现的也就是我们这些钟爱传统艺术的老艺人想说的,因为有强烈的共鸣,所以感动了很多人。(以上根据2月4日全国城乡基层小戏小品展演座谈会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审阅,本报记者舒琳整理)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