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春晚何必求全责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对春晚何必求全责备?
2010年02月26日 16:16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正月十五央视春晚(以下简称春晚)优秀节目评选结果即将揭晓之前,对春晚节目优劣的品评早已如火如荼。从被网络广泛转载的《虎年春晚的十大败笔》到某媒体发起的“央视春晚最烂节目评选活动”,言辞激烈的批评似乎盖过了寥寥赞美之声。

  也许是“爱之深,恨之切”,虎年春晚被指责整体无创新,无非歌舞、相声、小品、杂技、魔术几种表演样式,具体的节目编排也存在诸多不足:一些春晚“保留节目 ”受到质疑。一向走红的赵本山的小品表演首当其冲,被定了几宗“罪”——《捐助》节目被植入了广告,商业色彩太浓;赵本山等演员的表演庸俗老套;丑化弱势群体,忽悠百姓。刘谦的魔术表演也因为疑似“托儿”的存在而被人指责是“演了一场话剧”。小品《家有毕业生》只是依靠蔡明独撑场面。同时,新人新作的推出也没有被广泛认可,相声《大话捧逗》“听”起来像小品,可见相声日渐没落,等等。甚至整台春晚被全盘否定:“一个低劣的导演,一场拜金的晚会,一副老套的众生!”

  春晚已经举办了20多年,春晚的内容、框架不再新鲜,面临的质疑和批评自然越来越多,春晚的节目内容、表演形式、导演和演员都成为关注焦点,可以说,对春晚的批评多是出于善意,奔着尽善尽美的方向和目标,找出问题与差距。然而不容忽略的是,人们过于或急于“尽善尽美”,对批评对象有时不免吹毛求疵,以偏概全。

  如前所述,批评《捐助》植入广告太多,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仅凭说了几句“寡妇”,就被定罪涉嫌侮辱特殊群体,则十分牵强,何况也不该否认小品提倡救助贫困学生的积极意义。又如《家有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让人感兴趣同时也让人稍感沉重的话题,应该承认小品反映了一定的现实生活,尽管节目编排存在一些缺点。实际上虎年春晚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从高科技声光电技术的运用上讲,春晚舞台堪称上乘之作。另外,节目倡和谐之美。小品《不能让你走》、《我心飞翔》、《五十块钱》都取材自现实生活,亲切真实又让人为真善美的精神所感动;舞蹈《民族歌舞大串烧》、《跳春》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神韵。

  近年来,关于春晚的价值以及是否应延续的讨论一直在进行。批评春晚,是因为它是一台独特的晚会。作为“ 文化年夜饭”,它的演出规模、演员阵容、播出时长和海内外观众的收视率不同寻常,堪称综艺晚会之最。规模和影响力无与伦比,其承担的责任之重和期待之高也无与伦比。由此我们应该清楚:春晚无论怎么做,都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其实人人都明白任何事情都无法尽善尽美,但还是忍不住对春晚做尽善尽美的要求,或者说苛求。

  另一个需要面对的现实是,在文化选择和审美趣味已经多元的时代,反思春晚的问题,改革春晚的节目内容和表演形式,打破节日娱乐被统一和被主宰的状态,也是一种幸事。其中的关键理应是研究文艺创新的新路,为更多的文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

  评春晚,要客观,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找出不足,本着这种精神,我们呼吁善意的批评,展望春晚及当代文艺美好的未来。

  刘 茜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