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建构件倒卖严重 个人认领保护遇困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徽州古建构件倒卖严重 个人认领保护遇困局
2010年03月15日 15:13 来源:中安在线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将我省南部的古徽州描绘得令人魂牵梦绕、浮想联翩。然而,近年来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古民居正以每年50幢的速度消失,很多古民居现状堪忧。

  正因如此,连续三年的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钱丽萍都会有一个议案:保护古民居。“古民居保护得没有消失得快,它们太需要保护了。”

  古民居维护经费匮乏

  据了解,黄山市有101个古村落及1.3万余幢古民居,其中在1985年的黄山市文物普查时,1795年以前的古民居有4700余幢。

  但钱丽萍告诉记者,在一次会议上,黟县的一位领导告诉她,根据他们掌握的材料和调研的结果,古民居正在以每年50幢的速度消失。

  记者算了一笔账,这些古民居一共有1.3万余幢,如果一年消失50幢,那260年之后这些古民居基本就要消失了。钱丽萍表示,正是因为如此,连续三年她都是提出关于古民居保护的议案。

  据了解,在这些古民居的保护中,黟县的西递和宏村相对而言是保护得比较好的,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西递、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440多幢,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世所罕见,其中宏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为汪姓聚居之地,西递村至今尚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有近200幢。

  钱丽萍告诉记者,就是这样两个地方,也一样没有专项保护资金,越是要发展旅游,就越需要资金去保护,保护的费用就更高。

  部分古民居被边缘化

  钱丽萍告诉记者,黄山市的大多数古民居都属于当地农民所有。很多当地农民为了改善环境,会新建一些房屋,所以部分古村落中出现了新建房屋和古建相互交错的情况,部分古村已看不出古朴风貌,更看不到原来古村落的面貌。

  据了解,很多古民居因为地基降低和年久失修,已破败不堪,部分村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甚至会出现擅自拆除一些受到保护的老房子等现象。近些年,拆除、倒卖徽州古建及古建构件的问题也日益严重。这也让这些徽派古建筑的保护变得更为迫切。

  据钱丽萍介绍,现在部分古民居因为不在景区范围内,面临着边缘化的危险,但这些古民居还是有其保存价值的,如果消失了就非常可惜。

  个人认领保护遇困局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保护徽派古建筑、古民居,黄山市政府2009年12月份全面部署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并在今年年初正式出台《黄山市古民居认领保护利用暂行办法》。

  据了解,按照《办法》,认保人通过一定程序,可自愿出资对列入“百村千幢”保护利用工程的古民居进行保护管理、开发利用。

  但钱丽萍告诉记者,因为很多古民居是属于当地农民的,所以古民居的产权归属还是属于农民的,认养人因为得不到古民居的产权,所以在认养方面并不积极。

  保护建议获省长批示

  据了解,钱丽萍关于保护古民居的建议得到了省长王三运的批示。

  王三运批示为:“这件事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加以保护,还是坚持两个方面同时发力,一是政府加大投入,二是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要做出有效的方案供参考。”

  此事也得到了省文物局领导的重视,相关领导表示将尽快拿出保护方案。(江淮晨报—见习记者王小英)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