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电影退票机制”能从根本上控制烂片诞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建立“电影退票机制”能从根本上控制烂片诞生?
2010年03月16日 13:02 来源:新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昨天是3.15消费者维权日,就在消费者将炮火对准房子、汽车、电器中的不合格商品时,有网站提出,质量低劣的影片也应像其它商品一样——不满意,退货!“电影退票机制”的提议立即引起了人们的热烈讨论。

  观众:逾九成拥护退票制

  从去年11月开始,长达90天的“史上最长电影贺岁档”,30多部华语电影轮番上阵,从《熊猫大侠》到《三枪拍案惊奇》,不少影片映前宣传锣鼓喧天,映后观众大呼上当,走吧,钱已经花了,不走吧,剩下的一个多小时只能靠打瞌睡打发时间。

  难怪网站一提出退票机制,便得到了超过九成观众的拥护。近几年,很多影片都披上大片的外衣,上映前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要么强调阵容如何强大,要么吹嘘情节多么精彩,甚至不惜靠爆料、绯闻赚观众眼球。可一旦观众被忽悠进影院,他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因为不管观众看得下去看不下去,都逃脱不了“买单”。

  一位观众告诉记者,他是在《熊猫大侠》上映一个月后才去看的,结果看了3分钟就受不了了,想出来,可票钱已经花了,有些舍不得,不出来,实在是人受不了,太纠结了!要是能有一种退票机制,哪怕损失一点钱也无所谓。

  其实,具有这种心理的观众不在少数。凤凰网上就开出一项“最想退票的电影”的调查,包括《三枪拍案惊奇》、《熊猫大侠》、《刺陵》在内多部影片上榜,有网友发帖戏称,“哥看的不是大片,是烂片!”由此,退票机制的想法应运而生。

  根据网上的统计,有99.9%的被调查者认为“退票机制”合情合理——电影也是商品,凭什么其他商品可以退货,电影为什么不能包退包换?饭店里吃面,若有老鼠屎完全可以不付钱,影院里的烂片,就像那碗面里的老鼠屎——观众好比食客,为何要忍受这种糟践?

  有影迷发帖建议,可以采用分时段计费的方式,比如看了30分钟觉得不满意可以退还一定百分比的票价。这样做不仅可以挽回一定的损失,还可以从根本上控制烂片的诞生。

  据凤凰网介绍,“退票制”本身也是符合法律的,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三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按照国家规定或者与消费者的约定,承担包修、包换、包退或者其他责任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或者约定履行,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 有影迷发帖“顶”这项建议,帖子称,建立这种机制,其实对电影产业来说是好事,有了退货渠道看电影的观众会更多,如果影片真的品质过硬,就不会害怕接受观众的考验以及退换。

  影人:退票不具操作性

  不过,电影业内人士对此提议却大多摇头否定。

  “退票?标准怎么定?”江苏影视评论协会副会长舒克说:电影不像房子、家具、电器那样,拥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如果是放映人卡掉了其中的一部分,打断了情节,这种情况是可以退票的。但如果你说不好看,就要退票,那也太随意了。全世界都没有这种看了一半电影还可以退票的制度。影片放映结束,如果口碑不好,将来这个电影公司或这位电影导演再出同样类型的影片时,就有可能遭遇滑铁卢。目前对劣质影片,只能是这种滞后的惩罚。

  电影院线经理对“退票说”更是一致反对。南京工人影城王骢经理告诉记者,退票机制不具可操作性。因为电影票价中只有一半留在影院,另一半要归片商,其中还含有税款、电影基金、与发行方分成,留给影院的并没有多少利润,如果电影退票,那是牵一发动全身,要协调的不止是影院一方利益。

  老电影人欧阳冲告诉记者,也曾有国产电影片方牛气冲天地表示,观众可以看完后付钱,片子不好不要钱,结果不少观众看完后没付钱就走了,让片方非常尴尬。因此他认为,针对电影内容的退票机制实在很难制定。毕竟电影作为文化产品不是一般的商品,观众的主观性很强。比如影城在放映奥斯卡获奖影片《通天塔》时候,就有观众质疑影院是不是放错拷贝了,因为他们怎么看也看不懂,这还和观众自身的欣赏能力及文化背景有关,不是简单的退票机制可以解决的。香港导演李巨源认为,观众觉得电影不好看就退票,对电影人也是一种伤害,损害的是片方的利益。

  在我省电影导演萧锋看来,除了缺少标准和可操作性之外,目前退票制实施的时机还不成熟。2008年,萧锋花费3年时间拍摄的《五颗子弹》上映了。因为对这部片子故事精心打磨,还聘请好莱坞技术团队做了音效。“当时,自信十足的萧锋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如果观众进去15分钟,不想再看下去,就退票。"当时有媒体认为我是在炒作,其实,我是给自己压力,正面接受市场和观众的挑战。虽然当时也有少部分人退票,那是因为视觉震撼的特技效果,年轻人很喜欢,而老年观众却不适应。导演拍了电影,自然就希望观众进去看。但也有可能因为不对一部分观众的胃口,产生退票。但假如形成日常制度,我也能坦然接受。毕竟,现在观众的审美是多元的。”

  对个人而言,萧锋认为可以接受这一挑战。但对中国电影市场而言,萧锋认为退票制将是“可怕的打击”。他的理由是,2年前印度的电影票房加衍生产品销售已达到100亿美元,而中国去年才达到80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作为文化消费,中国观众还没有形成消费习惯,电影市场发展还不成熟。而且人们看电影有一种从众心理,人云亦云,大多没有自己的独立判断。一旦某部影片因不符合某些群体的胃口,就会口口相传,倒了一大批观众的观看兴趣,使得一些有艺术质量的片子也走入无人问津的境地,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专家:这是对华语电影的警示

  欧阳冲说,在《英雄》搞首映礼之前,还没有哪部国产电影懂营销,但在《英雄》之后,几乎所有大制作都像是开了窍,开始花大钱砸宣传。像去年上映的多部华语片,放映前就借助多媒体平台制造话题、爆料绯闻,让观众造成“观影饥渴症”,然而一旦你掏钱进了影院去,给你的却是一碗黄连汤,观众更是有苦无处诉。

  “电影宣传本身并没有错,而且华语电影本身就应该好好宣传,但是就想着靠宣传做一锤子买卖,却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短视行为。”欧阳冲说,在没有退票机制的前提下,不妨借鉴国外独立的影评人机制,不受利益相关方的制约,可以作为观众选片的参考。

  舒克透露:国外的独立影评人看完影片后,会对影片写出客观中肯的评价,引导观众观看。但现在中国缺少这一制度。很多影片都是花钱在北京买通影评人,让他们大肆吹捧,误导了观众。不过,香港导演李巨源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虽然好莱坞和香港都有影评人,甚至美国的大报还有影评人库,但观众不一定买账。比如,《变形金刚2》上映前曾邀请全美最有影响力的影评人看片,结果骂声一片,但这并不妨碍影片大受欢迎,该片照样在全球吸金超过10亿美元。

  也有网友表示,没有绝对的烂片,也没有绝对的好片。观众只能根据你自己的口味选择影业公司、导演和主演。如果你见识过了烂片,那么就请你自己记住下次别再去碰他们的作品。

  李巨源导演认为,网友的话应引起电影人高度重视。他说,从短期来看,电影退票机制无法出台,观众是吃了哑巴亏,但从长期看,烂片扎堆最终损害的是电影产业本身。香港电影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因为烂片过多,造成10多年的全行业低迷,至今也没有恢复元气。如今在香港,一张好莱坞电影票可以卖100元,而港片就只能定到40元。这就是对香港电影产业最大的惩罚,现在香港导演和演员几乎都在内地拍戏,《十月围城》在内地可以收获上亿票房,而在香港却只有 1200万元。

  作为一个电影导演,萧锋一直很困扰:一部片子,既要在90分钟内讲好一个故事,又要营销成功,才能称得上好影片。但现在,国内剧组宣传费用少,往往通过其它的手段来炒作,这就难免会出很多歪招,损招,待到放映时让观众觉得上当受骗。退票制的提出,警醒电影人,中国电影市场要做大,靠夸大宣传是办不到的。

  本报记者 徐 宁 张粉琴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