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长城线路调查基本完成 向西延伸1400多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齐长城线路调查基本完成 向西延伸1400多米
2010年03月16日 15:06 来源:济南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图一:位于章丘境内的一段齐长城。(照片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图二:残存的齐长城石墙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自2008年12月15日开始,山东省文物局齐长城资源调查项目组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省文物保护中心、山东省博物馆抽调8名业务骨干组成了调查队,与齐长城经过的市、县文物干部一起,对齐长城经过的八地市18个区、县的长城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测绘和记录。至2009年7月,齐长城线路的野外调查工作基本完成。此次野外调查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济南市长清区与泰安肥城市交界处的齐长城复线的西端起点得到重新认定,向西延伸了1400多米;弄清楚了齐长城的基本构造;确定了齐长城的走向及长度;发现有多处烽燧遗存,并确定烽燧的基本结构;在长城墙体中发现数例夯筑墙体时期的陶片标本;确定壕沟一条;并在长城内侧发现数处周代遗址。

  据主持此次调查的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齐长城资源调查队工作队队长李振光介绍,这次调查工作首先根据国家文物局《长城保护工程(2005—2014年)总体工作方案》,先后编制修改完善了《山东省齐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方案》,组建了两支调查队伍开展工作,使用的是全国长城资源调查项目组规定的设备器材。

  齐长城基本构造弄清

  这次调查的第一项收获是弄清楚了齐长城的建筑组成。李振光告诉记者,经过这次调查,弄清了齐长城主要是由墙体、山险、关隘、烽燧等组成。墙体主要由土墙、石墙、土石混筑墙体构成。其中土墙多在平川或低洼地方用土夯筑而成,窄者十几米,宽者20余米,分多层夯打,墙体坚固结实。石墙主要是在山岭之上,为随地取材垒砌而成,西部长清、肥城多为片麻岩,中部岱岳、历城等地,多用泰山青石,章丘、莱芜多用石灰岩,而东部地区多用红色砂岩。墙体的垒砌有单面和双面垒砌之分,单面垒砌墙体多利用山岭自然地势,还有在外侧陡崖处修整砌筑的石墙,内侧填塞土石或石筑,形成坚固墙体,墙体外侧陡高内侧与山岭相连利于防守。双面墙体多依山岭修筑。石墙宽多在5至12米,现存石墙高度多在一、二米,保存好者高达4米多。由章丘发现保存较好的石墙观察,长城的顶部可能采用平砌。部分石较窄,时代有待推定。章丘锦阳关一带石墙,外侧有垛口,应为清代修筑形成。

  另外,这次还在长清发现并确定一条东西向壕沟。壕沟地处山谷平地,沟宽20多米,深十几米,东西长1000余米。沟的东西与山脊长城相对,不同于山谷地带自然冲沟。调查人员在对当地村民的询问中了解到,大沟的北侧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还保存有较高的土墙,现在初步判定该条东西长沟应为城墙外壕沟。这次对于关隘的调查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关隘是在南北交通要道设置的出入关门,有的还设有关堡。根据历史记载长清防门、沂水穆陵关、莱芜青石关应为东周修建,其他的关门或关堡时代有待确定。现保存较好的青石关关门,是清代时重建的。长城经过的山沟处,可能修建有水门或排水口,利于上部山水的排泄。此次在齐长城沿线发现多处烽燧遗址,形式有高台式和深坑式。高台式烽燧平面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为泥土夯筑或外砌石墙,内填土石。如万南烽燧为黄土夯筑,现存残高6米,直径15米;马家南旺烽燧为石墙内填黄土,现存高5 米,直径15米。深坑式仅在山顶挖圆角方形的深坑,直径三、五米,周边用石头垒砌,略高出地面,中部凹陷,利于点放烟火。

  东周时期遗址应为长城防御遗存

  李振光还说,这次在长城线上发现有数处东周时期遗址,面积小者数千平方米,大者上万平方米,有的遗址位于长城经过的山顶之上,应为长城防御遗存。在遗址的地表还能发现大量的陶片,大多为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的遗物。在长城沿线的山顶上还发现了石砌寨堡,有的里面有石头房屋,其时代及其与齐长城的关系有待研究确定,部分可能与长城守卫有关,这些发现为推定齐长城修筑与使用年代提供了佐证。还有山险也比较有特点,山险指齐长城以山为险,长城墙体修筑到陡石或高山的两侧,借助山势之险以抵御敌人的一段。山险短者十几米、数十米,山石陡峭险峻,人马无法上行;长者数千米,在山高沟深群山连绵处,借用绵延连续的陡高山脊形成天然防御屏障。

  对于此次齐长城复线西端起点的调查确认,李振光告诉记者,在不同的时期,根据特殊的防御需要,在齐长城主线外侧,也就是南侧,修建了三条或三段复线,与主线长城相呼应,形成强有力的军事防御与安全守卫。调查队对济南市长清区与泰安肥城市交界处的齐长城复线进行了调查,确定了复线的西端起点和齐长城复线的长度,把齐长城复线西端起点向西延伸了1400余米,这是此次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也说明了齐长城比以前知道的规模要大很多。

  齐长城保护应引起广泛关注

  现在让李振光比较担忧和关心的是齐长城的保护工作。他说,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齐长城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有的部分破坏情况还较为严重,所以目前齐长城的保护工作显得特别的重要,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要共同努力,做好齐长城的保护工作。首先要做好调查、定性、记录、测绘和资料档案的建立工作,为长城经过地、县,做好基础资料,做到保护工作有案可依,并加大宣传力度,引起全民重视。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齐长城的概况、价值、保护的重要性。还有就是设立保护标志,保护碑与保护桩相结合,做好全线保护。山口、路口、村口显要位置设置保护标志碑,建议有关方面刻画附近长城走向图,附加文字说明,点明附近的长城基本情况和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碑的设立根据调查工作情况在合适位置设立。长城沿线要安设保护桩,可设置于地边显要位置,间隔距离以四五百米比较合适。

  李振光最后介绍,在这次调查中发现文物信息员制度存在一定不足。目前,由于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运用,老百姓改造地貌的能力和速度提高,而村民因为工作的原因流动性加大,文物信息员的设立可能成为形式。所以建议有关方面能实行文物安全责任制度,齐长城经过的市、县、村主管领导签订安全责任书,并落实到长城两侧的村民。有关方面要实行不定期的检查、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究责。  

    赵晓林

  链接

  齐长城概况

  齐长城修筑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保存状况最好、年代最早的长城文化遗产。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齐长城西起长清区孝里镇广里村北,途经长清区、肥城市、泰山区、泰安市郊区、历城区、章丘市、莱芜市、博山区、淄川区、沂源县、临朐县、沂水县、安丘市、莒县、五莲县、诸城市、胶南市、黄岛区18个县(市、区),于黄岛区东于家河庄入海,全长620余公里。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