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青春《牡丹亭》必看三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白先勇:青春《牡丹亭》必看三天
2010年03月19日 14:49 来源:青年周末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10年3月17日,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在北京乐成中心1725会所就其改编的昆曲名作青春版《牡丹亭》,与各界来宾展开对话,共同探讨昆曲美学走向与昆曲鉴赏等文化话题。白先勇,回族,当代著名作家,1937年出生于广西,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抗日战争时他与家人到过重庆,上海和南京,后来于1948年迁居香港,就读于喇沙书院。1952年移居台湾。白先勇喜爱昆... 中新社发 陆欣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昆曲走进北大课堂 300人教室抢不到座位

  白先勇:青春《牡丹亭》必看三天

  现代人必须回归“雅”文化 承受爱情负担

  “提前半个小时,300人的教室竟然都没抢到位置。”北大学生抱怨着,语带惊讶。没座位的学生或站着或席地而坐,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这是3月11日北大新开课程“经典昆曲欣赏”的授课现场。打头阵讲课的是知名旅美作家、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和《玉簪记》总制作人白先勇。

  早在2009年12月8日,由白先勇与北京大学等单位联合创立的昆曲传承计划正式启动。白先勇携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及新剧《玉簪记》走进燕园,连续几天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时光回溯到2000年。江苏昆剧院院长柯军带团去常熟的一家剧场演出,大家正把车上的道具卸下来往舞台上搬,剧场经理跑来问,“干什么的?”他们回答,“来演昆曲的。”对方又问:“演一场多少钱?”——“2000元。”剧场经理立刻说:“我给你们3000元,赶紧走吧!”

  时隔十年,昆曲所处的境遇天差地远。“昆曲是治疗现代焦躁症候的良药。”白先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青春版昆曲的出现,恰逢其时。

  把昆曲做成大戏,我一点都不妥协

  白先勇告诉记者,昆曲的兴盛曾与当时士大夫的生活和艺术情趣一脉相承。他们的闲适生活和对空灵境界的追求,赋予了昆曲节奏舒缓、意境曼妙的品格。到了清乾隆时期,市民阶层崛起,舒缓、惆怅的风格显然与他们格格不入,士大夫们也开始务实起来。于是,昆曲便逐渐走向衰落。

  昆曲处境真正发生改变,始于2003年白先勇打造青春版《牡丹亭》。那时,全国大约有800人在从事昆曲工作,号称“八百壮士”;如今,昆曲不再仅仅是一个戏曲名词,而是一种关乎文化与时尚的情结。

  -悠扬的水磨调让现代人舒缓下来

  青年周末:您制作的昆剧《牡丹亭》长达9小时,要连演3天。在凡事讲求速度的今天,不担心节奏太慢了?

  白先勇:不慢,一点都不慢。好戏不怕长,不好的戏再短也拉不住人。连续剧可以看几整晚,为什么昆曲不能?

  确实,在北京,到现场看昆曲,交通上的耗费就了不得,看个戏多艰难。坚持!一定要三天,一定要当作大戏来演。我一点都不妥协。在美国也是,看一出剧,哇,开一个多钟头车子。你要看完整的艺术就要这个精力。没想到!真有那么多人来看,看了三天。《牡丹亭》第一天演完,第二天的票就没了。

  青年周末:昆曲的剧情和唱腔的节奏都比较慢。有人把它比作钓鱼,修身养性;也有人把它叫做“困曲”。

  白先勇:我觉得用“舒缓”比“慢”更合适。悠扬的水磨调能让我们舒缓下来。实验证明,每分钟60~80拍的音乐,人的感觉最舒服,这与人在安静时的心率是一致的。柔情委婉,轻歌曼舞的昆曲是调节人体心理状态的极好手段。

  当然,我们会在舒缓的节奏中适当地安插强烈一些的节奏和旋律,情节上也更加紧凑,文武搭配,动静结合,这样会更吸引年轻人。

  -青春版昆曲诠释精英文化

  青年周末:这就是您改良的青春版昆曲?

  白先勇:年轻的演员,简洁淡雅的服饰,书画韵味的背景,构思独特的表演……尊重传统又不因循传统,利用现代又不滥用现代。这是我对昆曲的“青春”的解释。

  青年周末:如今昆曲成了时尚。甚至有人说,“进去睡觉也一定要和我们六百年的文化遗产一块睡。”昆曲契合了当下年轻人什么样的心态?

  白先勇:哈哈,我看到一个一个眼睛都睁得大大的呀。现代人生活浮躁得不得了。尤其在中国,变化那么快,人们都赶不上这个节奏,心理适应不过来。昆曲有一种安抚人心灵的作用,它的缓慢,让跑得喘不过气来的人能停下来松口气。

  更重要的是时机对了。早二十年就不行。社会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我们需要精英文化,需要趣味、品位。所谓盛世出大戏,吃不饱穿不暖哪有精力讲品位。

  尝试用“昆曲”的方式生活

  白先勇用他的青春版昆曲让我们惊觉,原来还有另一种生活方式叫做“昆曲”。当我们每天像喊口号一样喊累,筋疲力尽的感觉如影随形时,是时候该反省一下我们的生活了。昆曲的舒缓、细腻、精致、唯美,可以进入当下的时尚生活,完成传统与现代的对接。

  “生活的过程比结果重要”。白先勇建议年轻人,在快速与焦虑充斥的今天,不妨偶尔放慢节奏,拿出一些闲情逸致,去享受生活本该就有的细腻、婉约、唯美的仪式感。

  -百分之十的大学生看,昆曲就不小众了

  青年周末:除了舒缓的韵律,您还希望现代人从昆曲中品出什么样的“味”来?

  白先勇:品味昆曲的意境。以琴传情,以诗传意。《玉簪记》就是很高雅的文人戏,文人雅士琴棋书画那一套都有。中国最古老的书法、水墨画、古琴、苏绣,和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昆曲,是同一个文化符号,再将现代感融入其中,古而不老,美得不得了。说到底,昆曲属于“雅部”,我希望现代人回归到“雅”文化上来。

  青年周末:这样就把昆曲限制在小众上了?

  白先勇:说真话,昆曲不像流行音乐,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的。从前文人雅士看昆曲,如今他们被大学生取代。只要中国百分之十的大学生看,有几千万人吧?就不小众了。

  青年周末:昆曲毕竟属于六百多年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是否能长久地融入今天快节奏的生活?

  白先勇:不需要完全用“昆曲”的方式生活,百分之十就够了。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没有对自己的文化认同,整个民族的心灵会是飘浮的,而且传统可以和现代结合。譬如“秋江”是《玉簪记》最后一折。从前老戏班演到这出戏,就拿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秋江”两个字;背景呢,无外乎是一幅江景,一点芦苇。多限制想象!我希望用抽象的字来表现,既是剧目,又是陪衬,还有抽象的意境。于是我请台湾书法家董阳孜用狂草写下各种“秋江”,演出时,结合现代的舞台技术,让背景慢慢地转换:第一幅具象一点,第二幅淡一点,第三幅整个淡掉,放开掉。把最传统的东西靠着现代舞台表达出来,抽象写意,给你无限想象空间。

  年轻人的生活也可以如此,古今结合。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之余,偶尔能够放慢一些,细腻一些,唯美一些。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某个周日的午后,几个好友聚在一起,吹吹长笛,唱唱小曲,吟诗作赋,舞文弄墨,把连日来的压抑都清除了。

  -让年轻人看古人怎样谈情说爱

  青年周末:除了生活方式,有的人也开始反思现代人的爱情。看了《玉簪记》,朋友说,古时候爱情真的很美,青年男女三个月还在眉来眼去,现在三天就上床了。

  白先勇:对,现代年轻人太多“一拍即合”。我就是要让青年人看看古人是怎么谈情说爱的。《牡丹亭》这个故事最打动我的心。剧中的杜丽娘,为爱而死,因情还魂,追寻梦中情郎柳梦梅,不惜入冥府、返人间,终于与情郎永结连理。《牡丹亭》是一出爱得“死去活来”的爱情悲喜剧,是中国浪漫文学一剂最强力的爱情“还魂丹”; 《玉簪记》表现的是人间爱情,细腻含蓄,演员在台上三个小时的“眉来眼去”,是中国式的眉宇之间的爱情传递,这样的美是很难做到的。

  青年周末:您怎么看现代爱情?

  白先勇:现代爱情是时代产物,被赋予了浓郁的物质色彩,不再是纯粹的“爱”和“情”了。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还有多少人能承受那份沉重的爱情负担?有人向现实低头,爱情成了成功路上最不值钱的替代品。有人当它只是美丽的谎言。

  青年周末:所以很多人觉得《牡丹亭》和《玉簪记》里的爱情不实际。

  白先勇:很多来看《牡丹亭》的观众说,剧中男女“爱得太美了”——就是因为它是理想,才那么多人爱看。得不到的、美化了的爱情,才是我们内心的追求。你看大家爱看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不也有生死相许的爱情吗?

  青年周末:大多表面张扬另类的年轻人,却还是沉浸在“等你老了,牙掉光了,你还会吻我吗?”的爱情憧憬中。

  白先勇:任何“新潮”的爱情都会过时,人们对天长地久的爱情的执着是不会改变的。古代和现代只是形式不同。不过我们是俗人,对于“至情”,也许要用一生去仰望。

  ◎文/颜语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