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贵电影院不再“亲民” 哪些人是观影主力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昂贵电影院不再“亲民” 哪些人是观影主力军?
2010年03月19日 17:22 来源:沈阳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王美丽:多放点文艺片!影片第二天下线,头一天最好能在网站上提示一下,我白跑过好几趟,这太不和谐了。

  关博文:售票口多安排点服务员,队排到大门口,看着人气高,实际是效率低。

  姚祺:希望票价再降一降。

  赵祥:多放点经典老片子,给老年人多点优惠,影院不应只是年轻人的舞台。

  张熠哲:一定要杜绝放片故障问题,勤检查,放到一半断电很伤感情!

  戴冰:拜托,晚班服务员能再像“天使”一点儿!

  在电影并不商业的那个年代,“全民观影”堪称电影业最值得骄傲的成就。那时票价不贵,影院座多,其它大众娱乐活动又少,电影院让不同年龄段的人光荣地拥有了“影迷”的头衔。而进入新千年,电影产业商业化进程的大步飞快地迈着,昔日亲民的电影院,如今已经成了票价昂贵的“影城”,一部分影迷被无情地“抛弃 ”了……

  本报《新电影》周刊继上周沈阳影市调查“影城篇”后,本期继续推出“影迷篇”。究竟哪些人是观影主力军?而在昔日“全民观影”的盛况不再后,选择远离影城的人又是出于何种考虑?广大沈城影迷,对影城又有哪些话不吐不快?且看本报记者的独家报道。

  A、先锋群落:影城最爱的顾客

  “在沈阳华臣两年,即使我每天只来到大厅几趟,有几个影迷我也一眼就认得出,基本上周周都来。”华臣影城华府店总经理孙乐祥甚至说,他有想法给这几个影迷免费办个会员卡,“这样的影迷多了,影城心里就踏实了。”这些年轻人无疑是影城和媒体最欢迎的——观影不分淡季旺季,始终如一;对电影分析得头头是道。更有甚者,对影城的营销策略都能提出颇具建设性的观点,深得影城老板的赏识。

  类型A:享受光影的魔力

  “去年暑假我在华臣,和经理聊起暑期档的片子,对排片给了影城一些建议。经理特意在二楼咖啡厅请我喝了一杯。”这件事成了张熠哲和朋友神侃电影时,颇引以为傲的话题。今年31岁的张熠哲现从事不锈钢生意,上电影院看电影是他从小至今最大的爱好。“上小学时我家就在沈铁文化宫后身,文化宫就成了我的根据地。第一次去影院只记得现场人山人海,我看一会儿影片,就跑到后面看一会儿放片子的小窗口,翘起脚尖才能看见放映机,感觉电影真是太神奇了。”中学、大学、工作,张熠哲也见证了沈阳影院的兴衰岁月。“原来每周去两次,现在工作日抽不出时间,只能一周去一次。我不喜欢在家里看碟,电影是光影艺术,只有在影院暗室里才能体会得到。”他说,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再看电影时,经常还会回头看放映窗,看放映机打向银幕的影柱。

  类型B:体验难得的珍惜感

  同样是忠实影迷,戴冰也是每周必上影城。“在电影院看电影,我找回了失落已久的珍惜感。”他说,2001年左右他就不去电影院了,“电影都可以免费下载,但时间长了,硬盘里片子越来越多,对电影的珍惜感却没了——一部部走马观花地看,完全没有了在电影院时的回味……于是我又回到了电影院,我不想让我对电影的美好记忆也变得廉价。”他透露,每个月看电影的钱大概要花掉他近一周的薪水,“与得到的快乐与充实相比,我觉得值。”

  B、只看大片:主流影迷的选择

  在中国,电影票房的推动力无疑是大片——从《泰坦尼克号》到《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再到《阿凡达》。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沈阳电影市场影迷构成的绝大部分,还都是只选择看大片的影迷。在他们看来,只有大片才对得起高票价,甚至只有大片才值得去影院欣赏。

  类型A:大片就得去影城看

  21岁的大学生关博文,就是非大片不看的代表。“我比较关注电影新闻,每到大片上映前,我都会把周末的时间空出来,周末抽空去看一下。”而他的同学刘欢则表示,通常都是他的朋友们看了哪些大片,向他推荐,他就会去看看,“这样和他们也有共同话题。”

  类型B:追星族是去看明星

  赵薇铁杆粉丝王筱琳告诉记者,只要有赵薇参演的影片,她一定会去电影院捧场,甚至无论影片给她的观影感觉如何,她多数还会再看第二遍,“如果影片很烂,那第二遍我就只看赵薇,因为她的表演从没有让我失望过。”记者了解到,许多同类追星族影迷“追”的都是大牌明星,而他们参演的大多又都是众星云集的大片,因此追星族们也成了“大片一族”。

  类型C:约会、逛街的落脚地

  据记者在沈阳各大影城的观察,到影城看电影的七成左右都是情侣。本报记者前晚在万达影城随机采访了10对观影情侣,其中6对向记者表示,他们对看电影没有特别的偏好,来影城是由于比较适合约会,因为“环境幽雅”。记者也发现不少手里提着购物袋的情侣和“姐妹淘”,他们表示,来影院是顺路“放松一下”。而在选择上,参与调查的影迷纷纷表示观影倾向“大片”。

  C、影市火了:有些人却“敬而远之”

  沈阳影市越来越好已成共识,但记者的调查也了解到红火背后的一些隐忧。据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去年辽宁北方院线沈阳市场总票房达到了7000多万,而在 1993年,沈阳电影票房只有800万左右的时候,影院最贵的票也只有几块钱,不少包场、学生票的票价只有几毛钱。而如今,电影票已涨到了40至80元,《阿凡达》甚至在沈出现了“百元天价”。由此算下来,即使过去将近20年,沈阳实际看电影的人数也没有多大提高,而这其中甚至还没有考虑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显然,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豪华的观影条件、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片吸引走进影院的时候,还有一部分人却选择了远离影院。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A:票价偏贵不易接受

  29岁的外企白领姚祺在网上对记者表示,他几乎每天下班回家都要看电影,而渠道就是网络下载和看碟,“我何尝不知道电影院效果好,但是票价动辄几十元,看几个月电影的钱,够我升级一台好音响的了。”网友“Steven猪”表示,他能够接受的电影票价是15元左右,“如果看电影都要勒紧裤腰带,那就失去本来的乐趣了。”“海归”刘东升向记者介绍,《阿凡达》在美国的票价是分为几个档次的,最便宜10美元,最贵14块半美元。“折合成人民币跟国内差不多,但双方的收入却差了几倍。”

  记者的采访证实了刘东升的判断。53岁的王怀玉女士告诉记者,她除了去年参加本报举办的免费观看老电影活动,已经10多年没上过电影院了,她直言:“现在的电影院根本不是给我们办的。”

  原因B:大片多了,选择少了

  除了票价的因素,许多影迷不进影城的另一大原因就是他们感兴趣的影片不多。25岁的女影迷王美丽表示,除非是陪男友,否则她自己对所谓的商业大片并不感冒,我特别喜欢静静的文艺片,尤其是外国的相关电影:《天使爱美丽》《中央车站》……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