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文化”:网络文化的非主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萌文化”:网络文化的非主流
2010年03月23日 11:58 来源:长沙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微博上有人上传了一幅图片:一个刚出生不到一小时的新生儿的照片,照片上那个不知道是男孩女孩的小家伙,紧闭着眼睛,手握成一个小拳头,稚嫩的皮肤如春天新开的花瓣,圆润的脸蛋绽放着纯真的光辉……有网友马上留下了这样的评论:真是萌得令人心碎。

  “萌”在中文里意指“植物发芽”、“事物的发生”,也代表从脑海里一闪而过的不夹带杂质的美好感情,喜爱、欣赏、愉快、有被电到的感觉的时候,可以说自己被“萌”了。此外,“萌”还意味着激动人心、荷尔蒙被激发、可爱等等众多的含义。

  在电影《赤壁》上映的时候,片中林志玲轻启朱唇对一匹新出生的小马喊出了它的名字:萌萌,这个场景让影院里的观众瞬间“石化”,被“雷”得外焦里嫩。不过,《赤壁》的编剧、导演也许会觉得很委屈,因为萌萌并非《赤壁》的发明,古代词典《尔雅》在其《释训》篇中便出现了“存存、萌萌,在也”这样的词句。

  随着网络“萌文化”的流行,“萌”这一个字以及其蕴含的信息量极为庞大的涵义,也在滚雪球般增长。追踪流行意义上的“萌”,乃源自日本,这个字曾入选日本2004年流行语。而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少女为主要消费对象的小说、漫画和影视作品,其中的美少女就经常被用“萌”来形容。随着时间的累积,这个字眼除了可以形容美少女之外,也可以用在一些非常可爱的事或物身上了。

  但没有任何一个时候,“萌”的使用度像现在这样之多,它不仅常见于网络用语中,而且网上还出现了“萌吧”、“萌族”,甚至渗透到了现实生活里,被人们用来形容那些新鲜、纯粹、天真、稚嫩的人、事、物。

  “萌”之所以如此流行,得益于互联网的集纳功能,通过新闻、论坛、博客、微博以及各种即时交流工具,一些很“萌”的东西能够快速聚集眼球,使其成为网络流行话题。还因为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既然开放,就难免信息杂乱,打开网页,扑面而来的信息洪流让人无暇分辨。“萌文化”是网络文化的一个分支,它尽然不是网络文化的主流,但却十分贴合网络文化的精神核心,即自由、自然、平等。由于影响的群体主要是青少年,所以“萌文化”更像是一种网络上的非主流,但通过“萌文化”,我们能够有效地观察到作为主流上网群体组成部分的青少年心中所想,他们的梦想与愿望,他们的生存状态,都可以通过他们对“萌”这个字的运用有所管窥。

  相对于一些古老的传播形式,互联网传播也是一个比较“萌”的事物,它有成熟和实用的一面,比如它对于社会公平与公正的推动所做出的贡献,也有稚嫩和浅显的一面,比如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虚假消息,我们要像对待其他所有“萌”的事物一样对待它,心怀期待,并身体力行地帮助它成长,但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将互联网功利化,要保持它坚持说真话、永远是指出皇帝没穿新装的孩子,只有它如此之“萌”的一面,才会让每一个对社会抱有美好愿望的人,感受它的力量。

  韩浩月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