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的那声“哥”还是哥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周立波的那声“哥”还是哥吗?
2010年03月24日 09:57 来源:北京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核心提示】最近,著名笑星周立波与他患难与共的搭档关栋天分道扬镳。当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他们却选择了分手,新闻看后,总觉“余音”难挥走。这“余音,不是美韵悦耳,倒像如鲠在喉。

  “恩断义绝”的事一传出,便招致网坛与报苑一片热议,但多是就事论事,或指责周立波“不义”,或辩护说“合久必分乃正常”,或猜疑“分手为钱 ”……

  我却想一探周立波叫的那声“哥”。关栋天的确是恩人:1990年,周立波因伤人事件入狱,离开表演舞台,但与关栋天不断联系;2006年,关栋天不惜以“前半生积攒的演艺名声”作“赌”,力主保周立波重登舞台;2008年,在关栋天策划下,周立波在上海演出《笑侃三十年》获空前成功,而在最初,连赞助商都寻觅不到,多亏关栋天八方奔波,方才有这场首演……遇到这样一个恩兄,周立波叫“哥”,自是出自真心。

  而今业已反目,且“反”的全不顾了当初的恩,有周立波最近的微博佐证:“十年前的一碗泡饭,总不能天天鲍鱼鱼翅伺候吧?”奇怪的是,已经将恩抛弃得如此“理直气壮”,居然还宣称“我这个人特懂感恩”、“他永远是我哥,我会随叫随到”云云,谁信啊?

  更奇怪的是,但凡“恩断义绝”的,都喜欢叫那声“哥”。譬如范伟跟赵本山,与周立波跟关栋天,情形惊人的相仿!范伟原先说:“从1993年开始,本山哥他就带着我,一直到今天……”不惟如此,就在他俩分手后,范伟离开沈阳欲上北京,还是赵本山帮他调入的煤矿文工团。而今呢,赵本山说:“我想邀他一起上春晚,打了几天电话都不接,最后只发了个短信,说,对不起,太忙了,顾不上!”请他参加《关东大先生》的发布会,也不来。赵本山调侃道:“人家现在腕多大了,能来演就等于借人光了……”话说得固然是有点心火,但其间隐隐透出的,分明是无奈的心寒。即便成了这样,范伟竟仍旧对外表白:“本山永远都是我大哥,啥时需要,招呼一声我会到。”颇具嘲讽的是,连电话都拒接,“哥”如何叫?你又怎会到?

  如果因钱难再合伙,就明说是“钱问题”;如果因“演”不到一块,就明说是“搭档问题”。“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散就散了,分就分了,得把事行得磊落,把人做得光明。再说,孰是孰非,自个儿心知肚明;更何况,“头顶三尺有神灵”,谁昧了良心,善恶有报,自己再怎么“王婆卖瓜”,没用的。

  尤其是演艺界,你的心真,你的“角儿”才真;你假情假意,又怎能扮出台上的那个“真”?“先做人,后演戏”的真谛,也许在这儿。

  实实在在已经不是“哥”了,却还要一次次在大庭广众中叫那声“哥”,不但在迷惑“哥”,也分明是戏弄听众。

  这种假,是不是也是一种“社会病”?该不该也来个“3·15”?

  姚泰和 摘自强国论坛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