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瓷器:郑和商船在肯尼亚沿海沉没佐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龙泉窑瓷器:郑和商船在肯尼亚沿海沉没佐证
2010年04月01日 17:08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马林迪城北一处墓地上,圆柱形墓碑上镶嵌有中国瓷盘。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明永乐十二年,郑和率领船队从苏州刘家港浩荡出发,第四次远航西洋。据说,这次海航,郑和船队一直到达了麻林国,即现在的非洲肯尼亚的马林迪城。永乐十三年,麻林国因郑和使团的来访,派遣使者向永乐帝进献了一头长颈鹿。

  公元2010年,中国的考古学家将抵达肯尼亚,在该国政府的许可和支持下,考寻600多年前郑和船队所留下的足迹。

  郑和商船在肯尼亚沿海沉没的传说

  在肯尼亚拉穆群岛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大约在600年前,一艘中国商船在拉穆群岛附近的海域触礁沉没,几十名水手逃生到岸上,在南端的上加村登陆,后来迁至西尤村,并繁衍至今。现在,这些肯尼亚人仍然坚称自己是中国人的后裔,因为这是他们世代相传的家训。此外,在古代肯尼亚贵族的家中,最值钱的装饰物都是从中国流出去的瓷器,肯尼亚国家博物馆里存有很多中国瓷片,有不少于40处中国古瓷遗址分布在肯尼亚各地。这些瓷器与郑和船队之间有无关系?

  要证实传说可靠与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找到传说中的沉船。据中方有关专家介绍,目前水下考古还没有找到这条船。2005年,有考古学家去当地考察,并鉴定了此前当地从海底打捞出的一块沉船的碎片,结果证实是印尼的一条沉船,与郑和船队无关。

  寻找沉船未果的情况下,考古学家们的第二选择是找到麻林国即马林迪古城的遗址,再进一步发掘更多证据。不过,对于考察结果,人们却并不抱乐观态度,毕竟考古挖掘是说不准的,是否能找到还是未知数。

  目前,对于郑和沉船这一传说,最有力的佐证就是已经发现的龙泉窑瓷器。在明初洪武二十六年到成化年间,确实有一批龙泉窑官器被烧制出来。而今在世界范围内,龙泉窑官器极其罕见,只在故宫博物院存有,连南京明代功臣墓中出土的都不是龙泉窑官器。这意味着,肯尼亚的龙泉窑官器很可能是郑和船队带去的,虽然还没有更直接的证据能够证实这一点。

  中肯联手考古如何开展

  为了寻找郑和船队的足迹,中肯近日确定了一项为期3年的考古合作项目,有关合同已经签署。根据约定,合作考古内容主要包括对肯尼亚拉穆群岛及其周边水域水下文化遗存进行科学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对肯尼亚马林迪市及周边地区陆上古代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以及对以往肯尼亚沿海地区出土的中国文物进行调查研究。这个与肯尼亚的合作项目经过了5年的调查、论证和筹备,并得到了商务部提供的约2000万元的经费支持。

  限于肯尼亚的气候条件,每年只有两个旱季可以发掘,即6月到9月和12月到次年2月。据报道,中国的陆上考古人员已经在马林迪周边选择了3个地点作为突破口进行挖掘,探寻9世纪、10世纪时候的马林迪古城。

  根据合作计划,每年中方将派专家等人员赴肯工作2至3个月。不过,早在2007年6月,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就派出两位学员到中国接受水下考古中深海潜水和生存技能等培训,现已顺利结业。目前两人已经开始在当地收集整理文献、资料,研究海岸的潮汐变化、海上气温、湿度、何时适合下水等问题,为后续工作做准备。

  肯尼亚国家博物馆馆长法哈称,目前出土的中国古代瓷器大部分藏于肯尼亚国家博物馆,但不确定这些瓷器究竟是中国人还是阿拉伯人带来的。因此,对已出土文物的鉴定也是本次合作的重要项目。他表示,所有项目出土文物如果出于研究目的,根据国际公约,通过签署进一步的协议可以借给中国展出。

  据悉,今年7月,将会有一个中方考古小组抵达肯尼亚,展开更具体的工作。有关专家透露,赴肯尼亚开展考古工作肯定会有收获,但不一定能与人们的预期相符合,比如说证明这批非洲人是郑和船队水手的后人,该传说目前来看并不一定可靠。

  此外,虽然整个项目的立项是因郑和而起,但有关专家表示,经过科学家严谨的调查后,现有的项目方案将不仅仅关注于郑和或者只是和中国相关的考古挖掘。整个项目的设计基于东非海岸一直以来是海上重要的贸易地而进行考古发掘,期待这些实物的证据能丰富人们对于航海史、贸易史以及中非交流史的认识。

  纪念郑和的不只是中国人

  不少外国人认为,西方有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多位著名航海家,但中国的古代航海事业却只能依赖郑和。中国此次寻找郑和沉船,是想进一步强调郑和对于世界航海史的贡献,因为不少学者都持有“郑和发现了非洲大陆”的观点。如此一来,郑和便与哥伦布等人齐名了。不过,也有不明就里的外国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是明朝的军事行为。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上3月刊发的一篇文章写道:中国寻找郑和沉船的努力背后,不仅仅是历史的探奇。该文作者分析说,郑和作为中国民族英雄的形象,是在过去20年得以定型的,与中国地缘政治崛起,及在许多非洲国家和印度洋周边国家的经济利益增长同步。最后,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郑和远航的光环有助于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因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扩大明朝的影响力,但他很少使用欧洲殖民者使用数百年(特别是在非洲)的那种暴力、恫吓的手段。

  实际上,与郑和有关的话题一直都是部分外国人的关注点之一。1992年,在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500周年的时候,许多西方学者想起了郑和航海。当时,《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探讨郑和航海,提出问题:“如果中国持续发展了郑和时代的开放政策和航海探险,那么,今天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1999年,该报记者专程探访了肯尼亚沿海一带,采访了一位120岁的村老,并根据他提供的信息找到了一位“汉家儿郎的非洲遗子”,这位“遗子”向他讲述了本文开头的故事。2005年,随着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再加之针对英国退役海军军官孟席斯关于郑和船队环球航行之说引发的争论,公众对于郑和的兴趣达到了顶点。此时,一名被冠以肯尼亚“中国女孩”称呼的非洲姑娘自称是郑和所率领船队船员的后裔,并和肯尼亚马林迪市的市长来到南京寻根。

  焦 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