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风靡"虚火"高 专家风头不亚于娱乐明星(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医养生风靡"虚火"高 专家风头不亚于娱乐明星(2)
2010年04月12日 08:57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如果《养生堂》墨守成规

  到明年肯定不会这么好播

  从开始追着专家上节目,到节目作出影响力之后专家主动找上门,伍立建立了自己邀请嘉宾的原则,“已经通过其他养生节目出名的专家,我们一般就不邀请他们来重复说了,必须要能说出新东西,有真才实学才行。”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过论文,是他一直坚持的邀请专家的门槛。“野路子”、“一招灵”也一般不介绍,“我们无法考证它真实有效。”

  有时,专家之间的观点也会有冲突,有专家建议吃生黑豆,在另外一档节目上别的专家却说必须吃熟黑豆。“我只能尽量保证从节目中送出去的东西是正确的,专家全是对的?不见得。一个方子适合所有人?不可能。中医讲因时因地因人,专家在节目上讲的方子也一定会说是基本方,意味着要根据每个人情况不同要作调整。我们教给观众中医辨证的思维方式,什么招对自己有效,还需要观众自己去体会和选择。”伍立说。

  记者简单地统计了一下,仅北京电视台的几个频道,与养生沾边的节目就达到了十几、二十个,外省市台的层出不穷连续跟风,伍立也接待了不少次外地来的学习团队。“今天下午我们节目组就要开会讨论品牌如何长久的问题。”他说,“如果养生堂墨守成规,到明年这个时候,肯定不会再这么好播了。”

  “中医的智慧是说不尽的,养生会持续火,但持续火的节目不一定是《养生堂》。”伍立正在谋求突破,“‘术’是最简单实用的,是老百姓最直接的兴奋点;‘道’却是最根本,最能启发人的。”

  书商沈浩波:养生书籍就要结束火山爆发似的“高烧” 但大家对身体关注不会变

  -以终结之名行推波助澜之实?

  磨铁图书公司总裁沈浩波被誉为出版届的“星探”,春树、当年明月、袁腾飞一票人物经他之手运作,便从初涉图书市场的小学生幻化成缔造畅销“神话”的明星,《诛仙》、《明朝那些事儿》等书大卖数百万册。可是最近他却打破了自己“只做生手”的操作准则,为养生学者曲黎敏出版了《把健康彻底说清楚》。

  此时曲黎敏已经是养生界红得发紫的人气之王,拥有“养生界的于丹”、“健康教母”之类的名号。为了在市场上百余种之多的养生书籍中脱颖而出,为已经沉浸在养生中如醉如痴的受众找到新的兴奋点,沈浩波拿出了“终结养生之风”的定位。

  “当当第一”、“卓越前十”,这是这本书上市的天数还是个位数的时候,在两家主要的网上书店拿到的销售成绩单。“一本书能终结一个风潮?这只不过是在养生大行其道的局面下又一针兴奋剂。”有人这样评论道。

  -“拨乱反正”是因为“虚火”太高

  “最近一年来,养生保健图书一直保持着市场上‘第一梯队’的地位,是绝对的主角。”沈浩波说,他从2008年就已经看出图书市场养生书必火的趋势,并持续关注了一两年,凡有养生新书面世必看。“只要有点中医常识的人就敢说养生,在一百多种市面上销售的养生保健书籍中,能够卖出成绩的在三四十本左右,真材实料的少,充数挣钱的多。”

  “这种逐利的现象可能是现代人追求养生还很盲目有关。”他说,“看病难,看病贵难住了老百姓,看病不如防病,了解身体知识中医可以提供方案,另外一种原因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保健书籍鱼龙混杂的现状下,沈浩波看准机会两次出手,选择的都是师出有名的正宗中医,分别是武国忠的《黄帝内经使用手册》和李智的《小穴位大健康》,销售成绩在三五十万册上下。“受众看得多了也能看出些门道,自然会产生逆反心理,需要一些正本清源的权威作品。”

  -从固步自封到打开门户

  “就像中国武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中医也是有门派之见的。”沈浩波说,说服曲黎敏拿出在自己的会所中给最亲近的人上课用的教材,他花了2个月的时间。“说服中医把压箱底的‘硬货’拿出来很难,那是人家吃饭的本事。”他说,以前也听说过,不同门派的中医,为了学到对方的绝招而冒险“偷师”,甚至化装成病人假装去看病、去套话。

  “同行是冤家,而且祖传世家往往自成体系,据我了解,过去中医行里互相交流并不多。”他说,随着电视媒体、图书的介入越来越深,现在很多中医打开门户,也愿意互相学习,定期进行座谈交流,分享研究成果,改变过去固步自封造成的一些发展停滞,“这并不会让中医失去魅力,反而在分享中医的玄妙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他认为,再过一年左右,养生书籍就要结束这种火山爆发似的“高烧”状态,“大家对身体的关注是不会变的,畅销书会变成常销书。”

  专家李智:

  深入而浅出 中医为走上传媒 做好了准备

  和最近两年走上媒体之后被大众熟知的一批中医医生一样,李智的工作状态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工作表安排得很满,打理日常事务有时还需要助理的协助,不断调整在工作、家庭之间的精力分配。作为北京西苑医院的一名医生,她参加过的电视栏目在十档以上。同时她还是北京奥运会中医国际形象大使,英语出色到可以进行同声传译,作为全国三名专家之一,用流利的英文向全世界推广中医。当记者问道:“今天挂号的病人,什么时候可以排上队让您看病?”李智委婉地回答,“如果有N多个好医生,那么就能满足大家N多个愿望。”

  “国外很早就开始培养小孩子了解、认识并关爱自己的身体,长久以来中国人对自我生命的关注度太低了,把健康放在工作、生活之后,觉得养生是60岁以后的人没事干才干的事,这种本末倒置让很多年轻人透支了身体,身体出现了疾病,才发现及早爱护身体的重要。”她认为,中医恰恰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比如等车时原地踏步,尽量用楼梯代替电梯,用步行代替短距离车行,并不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经历,更不需要天天吃鲍鱼、海参来补充体力。防患于未然,在未生病之时防病,用很低的时间成本养生,符合当代人“少投入、大产出”的诉求。

  “以往中医的解释深奥神秘,飘在大众视野之外,和普通人之间隔着一层面纱,大夫说的话一句也听不懂,让人对这门医术有距离感,甚至产生误解和怀疑。”李智说,从 “听不懂”到“听得懂”到“喜欢听”,中医大夫做了主动的改进。中医“白话版”的出现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神奇的道理变成了简单、实用、容易操作的办法,做到了“深入浅出”,中医才最终为贴近百姓做好了准备。

  对于中医医生纷纷勇敢地走上媒体,在她看来是百姓对科普的渴望,要求有更多的优秀医生做答疑解惑的工作。“不是所有好医生都通过电视被观众知道,更多的优秀医生投入在一线的医疗工作。”她感觉,中医即是做人,成名之后的医生更需要宠辱不惊的平常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无论是师承派还是学院派,更开放的传播形式,会让二者走向最终的融合。多一个人愿意倾听中医的道理,就多一个人接近和信任中医。”

  “当然现在在百姓中还存在着各种养生误区,有的认为养生就是‘补’,只有用吃补药的办法强身健体,有的认为日常养生的办法可以彻底不生病、甚至完全可以代替‘医生’,自己给自己看病。”李智认为,国学热代表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和重视,中医作为国学中的一部分,也许爆发式的热度不能永远持续,未来会转变成为一种更加持久的热度和深度,达到更高层次的状态。

  社会学家:

  中医养生的风靡是当代人在“补课”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拿最近兴起的“养生热”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气功热”做起了比较,“那时候人们很盲目,甚至有迷信的色彩,练到走火入魔而不自知,而现在大家讲究的养生,是建立在医学基础上的科学饮食、运动、起居。”他说,中国进入了老龄社会,老年人疾病的增多让大家开始看到关注健康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活得好,活出质量,养生的火爆这是好事。

  他说,过去在西方人眼里,中医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2000年伊始,西方竟然在东方之前兴起了“中医热”,这对中国也有所影响。“现在连小医院的中医门诊量都增多了,可见中医养生对大众观念的影响之大。”

  夏学銮认为,中医养生的风生水起,和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有关系。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这是多年来大家形成的共识。但是过去人们对西医的信赖,而忽略了中医“小火慢炖”似的神奇功效,中医养生达到这样的热度,是国人集中“补课”的结果,但大众应该注意的是养生需要科学的头脑,不能极端盲目,没有辨别能力。“时尚和流行的特点是经常变化,但养生比社会上其他的流行会更长。”他说。

  于静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