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作家"卧底"重庆 称陈光明涉案是"美的毁灭"——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反腐作家"卧底"重庆 称陈光明涉案是"美的毁灭"
2010年04月13日 09:39 来源:北京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作家不能只当社会风波的助推器

  反腐小说作家许开祯,最近因一本《打黑》而走红,目前正奔波于各个宣传活动之间,最近,又在准备成都书市的活动。

  据说为了《打黑》这本书,他曾亲赴重庆“卧底”,采访了众多当地人。在这本书中,许开祯曾表示最想见的是在“重庆打黑”中落马的陈光明,因为这个人是他在写作中最无法琢磨透的,他说:“陈光明的涉案,从文学意义上大可理解成美的陨落或毁灭。这种形象是能震撼人心的。”

  卧底重庆,实地观察

  晨报:听说你在“重庆打黑”案还没落幕的时候就去了重庆?

  许开祯:去年8月底吧,重庆打黑那个时候已进入攻坚阶段,67名黑恶团伙首犯及骨干已经被捕,但是打黑仍在高温中。我是九月十二号到的重庆,住在沙坪坝一家宾馆。

  晨报:然后呢?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寻找素材呢?

  许开祯:我们先后包了八辆出租车,每辆用一天,一是到曾经黑恶势力开的夜总会等场地和黎强等团伙的大本营去看,另一个就是让出租车司机找一些了解情况的,跟我们座谈。我们去过很多地方,几乎新闻中报道出来的地点,都要去看一看,目的就是想增加一些直观的感受。

  晨报:去实地观察?有什么特别的感触吗?

  许开祯:说实话,看到曾经风光红火的经营场所,人去楼空,有些甚至关了门,心中别是一番滋味。

  受害的哥不敢说遭遇

  晨报:为什么不用官方的渠道来了解?

  许开祯:当时要从官方了解太多内容几乎不太可能,而且比起同时到重庆来挖料的记者,我只是一个自由作家,连单位开具的身份证明都没有。所以我决定调整思路,搞民间走访,出租车司机是我走访最多的一个群体。

  晨报:那位的哥给了你什么帮助?

  许开祯:我记得有一位师傅,48岁,是我们雇的第二个司机。当我们要他拉我们到黎强曾经经营的“鱼朝线”去转转,他死活不去。后来我们才知道,他就是当年被黎强强行收购的车主之一。黎强借“油改气”逼车主们签订车辆报废合同,当时一共报废了38辆车,就有他一辆。后来他去上访,刚到黎强公司门口就被打手打了,在家休养了近一年。三个月前才在以前一位司机好友的帮忙下,租了现在这辆车来开。

  去年10月18日,那位的哥突然给我打来电话,激动地说要请我们吃火锅。那晚我们在中山三路一家小火锅店吃饭,他含泪给我们讲了他当年的遭遇,还说前几天不敢带我们去,是对这次打黑行动没信心,怕将来这帮人出来日子会更不好过。我问他为什么现在不怕了,老李憨憨一笑,拿出厚厚一沓报纸,上面全是有关重庆打黑的新闻。老李指着一张印有黎强照片的报纸说:“哪能想到他会成为今天这个样子,想不到啊,想不到。”然后就哭了。

  不能一味地强调“冷”

  晨报:现在很多打黑作品里大量描写涉黑细节,为什么在你的书里似乎并不多呢?

  许开祯:《打黑》只是我这部作品里的第一部,主要就是为了铺垫,为什么要打黑,是因为黑恶势力影响和阻碍了我们经济社会与文明的进程,这个过程如果不充分展开,后期的打黑是难以展开的。今年4月底即将出版的《打黑2》,充分展示了打黑之艰难,黑恶势力之顽固和丧心病狂。此外,写就《打黑》并不是为了唱黑,而是在自觉履行一个作家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晨报:真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什么?

  许开祯:在如此繁杂多变的社会潮流面前,作家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要在各种纷繁的社会矛盾面前保持冷静与客观,不能怀有仇恨与敌视,但目前的确有不少作家对我们的社会抱有偏见,一味地强调“冷”,用冷色调来处理笔下的人物与事件。作家绝不能只当社会风波的助推器,要有自己判断世界、评价是非的眼光与标准,同时要有大胸怀,才能引导读者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一个真实的社会。

  许开祯写《打黑》这本书时,担心揭黑太深给自身带来威胁,也怕藏在黑势力后面的保护伞报复自己。

  许开祯说:“作家绝不能只当社会风波的助推器,要有自己判断世界、评价是非的眼光与标准。”

  “美的毁灭”震撼人心

  晨报:书写出来以后,许多读者对号入座,比如说文强,你怎么看?

  许开祯:文强这个角色,他引发我无数思考,从一个打黑英雄、全国非常有名的公安局长,蜕变为一个败类、一个黑势力的保护伞,我认为不只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剧。从文强身上,我们应该找到制度的缺陷,找到这个时代的症结。

  晨报:那文强是不是你感触最深的角色?

  许开祯:其实还有一个是陈光明,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物,单从目前能找到的资料看,我心里始终把她跟黑社会联系不起来,她漂亮、泼辣、能干,身上有很多女强人的特点,而且从警这么多年,也打了很多漂亮战役,可以说是功名显赫,但是她怎么就能最终沦为黑势力的保护伞呢?这里面,怕单从制度上找原因还不够,我在小说中将她的宿命归结为情感的受难者,她成了殉道者,成了牺牲品。

  晨报:这种处理是基于文学还是基于事实呢?

  许开祯:说实话,在采访中或采访后,我最想见的人就是她。我想深入到她心灵深处,为我的小说找到一个支点。但这显然不可能,因此这部小说如果说有遗憾,就是我没能将这个人物吃太透,或许在写作中,有经验支配创作的嫌疑。陈光明的涉案,从文学意义上可理解成美的陨落或毁灭。这种形象是能震撼人心的。

  -写书感受

  “也怕揭黑太深招来威胁”

  晨报:你原本写反腐题材,为什么要转向打黑?是为了追逐潮流吗?

  许开祯:反腐跟打黑从本质上讲是一回事,在早期的《政法委书记》中,我就写到了公检法系统的腐败;去年出版的《黑手》,也是写地产商涉黑,所以说对打黑这一题材,我不是第一次介入,而是一直在写。

  晨报:你写这么多揭露黑幕的书,有没有担心过自己的安全?

  许开祯:那晚和的哥师傅喝酒,他不让我埋单,他说他很高兴,还流出了热泪。这一行泪,里面藏着太多东西。我自己写这部作品时也有类似的担忧,怕揭黑太深对自己的安全招来威胁,但作为作家,责任所在,这本书我还是按自己最初的构思写了。

  晨报:你喜欢什么样的作家?

  许开祯:我迷恋过王朔,也迷恋过王小波,甚至还偷偷敬佩过韩寒。

  晨报:你读韩寒的书吗?除此之外还读什么书?

  许开祯:去年参加一个长篇小说作家高研班,有位纯文学作家忽然问我在读什么书?我想也没想便答正在读韩寒的。此话一出,举座惊讶,大家纷纷做喷饭状,吓得我只能弃座而逃。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流畅地读完一本世界级文学名著,10年前流行一本叫《百年孤独》的作品,我硬着头皮前后读了10次,到现在连1/3的篇幅也没读到。至于《复活》《战争与和平》等名著,更是让我望而生畏,怕是这辈子也读不了。

  晨报记者 周怀宗

  -许开祯简介

  著名作家。经历丰富,却于事业顶峰时辞去公职,进寺院修行一年。2002年开始专业创作。已出版长篇小说《人大代表》、《政法委书记》、《上级》、《堕落门》、《大兵团》、《女县长》等十余部有影响的小说。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