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将建客家文化园 三杨庄遗址似中国庞贝——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内黄将建客家文化园 三杨庄遗址似中国庞贝
2010年04月13日 13:27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马来西亚华侨立碑“根在内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颛顼(zhuānxū):史籍载:高阳氏颛顼,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尧之三代祖,舜之七代祖。继黄帝后主持国政,20岁继位,都帝丘(今内黄县大城村),在位78年,98岁驾崩,是一位有文治之功的帝王。

  帝喾(dìkù):高辛氏帝喾,黄帝之曾孙,颛顼之族侄,尧之父,成汤之十五代祖,周族之远祖。史籍载:帝喾15岁辅佐颛顼治理天下,30岁继位,享年105岁。

  内黄将建“客家文化园”为世界客家人寻根安家

  “内黄今年祭祖的主题活动是‘世界客家、根在中原、姓源内黄’。”昨天下午,内黄县委书记郭建华说,目前,包括毛里求斯、缅甸、泰国、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福建、广东、陕西、河南等地的知名客属领袖百余人来到内黄公祭颛顼帝喾。与往年祭祖活动不同的是,今年内黄县还要与客属领袖们共同商议,在内黄规划建设“世界客家文化园”的相关事项。而与此相关的活动主题文化墙、客家通楼土楼造型业已搭建完毕。

  “颛顼帝喾陵位于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村西北处,俗称‘二帝陵’,民间称‘高王庙’,是上古‘三皇五帝’中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的陵墓。”郭建华说,据文献记载,汉代建陵,唐代立庙,宋代兴祀,后经历代多次修葺。清代末期,帝陵被黄沙淹埋,直到1986年清沙时方重见天日。如今,颛顼帝喾陵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文化遗产日”重点开放景区。

  郭建华说,自2002年起,安阳市政府及内黄县政府已成功举办了八届祭祖节,累计有百万群众和海外华人、华侨参加了祭祀活动。二帝陵已成为海外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

  设九州、创历法颛顼帝喾前承炎黄,后启尧舜

  颛顼执政后,大胆实施宗教改革,废除家家祀天、人人祭神的习俗,强令民间与部族禁绝巫教,接受教化,强化了中央集权。颛顼是人类社会创立“政教合一”体制的第一人。

  针对群婚群居、男女无别、长幼无序的现状,颛顼又开始改革婚姻制度,主张男婚女嫁,禁绝血缘联姻,教诲伦理纲常。从此诞生了家庭,分化了阶级,形成了国家,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据《文献通考》和《乾隆御批纲鉴》记载,中国九州建置区划,始创于颛顼时代。黄帝时期虽然统一了中原地区,但蚩尤部族仍盘踞四川、贵州、云南。直到颛顼礼治天下,才实现了华夏大部族与川、黔、滇等地蚩尤、九黎等部落民族的融合,完成了真正的统一。为便于统治、管理和建设,颛顼对中国区域建置首次进行区划,确定了兖、冀、青、徐、豫、荆、扬、雍、梁九州的名称和分辖范围,“统领万国,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史记》载:颛顼能够按天象划分年历四季,从而形成我国最早具有科学性的古老历法《颛顼历》,颛顼也被尊为“历法之宗”。

  颛顼不仅“载时象天”而且“好其音律”。《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帝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祀上天。”史书称“八风之音”为《承云》。这首人类社会最早的歌曲,是颛顼向人类社会奏响的东方神曲。“政莫大于信,治莫大于仁”就是帝喾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嫁女盘瓠犬”的故事历经千年不泯。传说犬戎房王作乱,帝喾几经讨伐不胜,便告文天下,凡取房王项上人头者,可得千金,可封万户,并赐帝女为妻。后来,一个头状如狗的人叫盘瓠,以自己的勇猛和智慧取得房王首级。帝喾履行诺言,嫁女封邑于盘瓠犬。

  帝喾率领先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发现和创造,逐步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帝喾也由此被尊为金属冶炼的开山鼻祖。

  颛顼帝喾时代奠定了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的基础

  据《帝王世系》记载:“颛顼生骆明和穷蝉。骆明生鲧,伯鲧生大禹,大禹生夏启;而穷蝉生敬康,敬康生瞽叟,瞽叟生虞舜。”又据《史记》记载,颛顼还是秦始皇的嫡传始祖。《史记·秦本纪》载:“颛顼之孙修生大业,大业生大费,大费娶舜帝女为妻。大费即伯翳,舜赐之嬴姓。”颛顼共传20世,达350年。由此说明,颛顼不仅是舜帝和夏朝的祖先,同时还是秦朝的始祖。由后世所繁衍的姓氏众多,构成了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的基础。

  《大戴礼记·帝系》载:帝喾有五妃,分别是邰氏、娀氏、陈丰氏、娵訾氏和邹屠氏。邰氏姜源生子名弃,即后稷,是周朝始祖。帝喾次妃实为两人,即简狄和建疪。帝喾与二妃“游于桑野”,“浴水玄丘之水,后简狄有孕,生子名契”,契为商朝始祖。帝喾又一妃陈丰氏庆都生陶唐氏尧,即尧帝。帝喾与娵訾氏常仪生子名挚。挚后成为帝喾的继承者,即帝挚。帝喾的这几个儿子,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中华民族百家姓氏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是我国姓氏文化最为灿烂的顶点。

  《姓纂》记载:“帝喾生后稷,至太王,邑于周,文王以国为氏。”《路史后记·高辛纪》载:“周之初兴,大封同姓五十有三国,而文武之昨又三十有二。”就是说,周朝建立之初,就封周姓同族的诸侯国多达53个;后来,文王、武王又封赐32个。说明周朝一开始,就累计至少派生出85个姓氏,帝喾后世所产生的姓氏几乎主宰了现今国人姓氏的大部分。

  颛顼、帝喾后代所创立的夏、商、周被史学家称作“三代”。夏、商两代的国家最高元首称“帝”。夏朝的帝位则多由儿子继任,商朝的帝位多由兄弟接任。周武王灭商建周后,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并改“帝”为“王”。周王朝的这一制度,其内涵与中国姓氏有着直接关系。同时,周朝还实行分封制,各诸侯国君纷纷以封国、封地为氏,这就成为中华姓氏广泛产生的一个鼎盛时期。周朝先后延续近800年,所封姓、赐姓无数。

  如果说炎黄是历史长河的源头,那么颛顼、帝喾就是两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孕育、滋润着后世逐步扩大其支脉流域,最终构成了中华民族丰富、渊源相连的姓氏文化。

  沿颛顼这条河流,舜属姓氏有30个,夏属姓氏有40个,并且大部分沿袭至今。帝喾这条河流则更大,尧属姓氏有23个,商属姓氏有192个,周属姓氏达354个。颛顼、帝喾后世所演变的姓氏,几乎囊括了今天中国人所有姓氏。因此,中华姓氏文化是颛顼、帝喾之后华夏族与古代各民族相互交融的产物。

  颛顼、帝喾位列“五帝”,前承炎黄,后启尧舜,不仅开创和发展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而且改革和继承了传统祭祀文化,奠定和丰富了姓氏文化,是中国姓氏寻根文化研究界公认的数百家姓氏的起源,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延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尊为华夏人文始祖。

  三杨庄遗址中国的“庞贝古城”

  内黄汉高祖九年置县,隶属魏郡。史料载:立足魏地,面南背北,自我观物,黄河以北为内,以南为外,因处河北,故称内黄,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

  据内黄县文物旅游局局长张顺朝介绍,三杨庄遗址的发现源于2003年夏,引黄入内开挖硝河时,在距内黄县城约30公里,距濮阳约20公里,西颛顼帝喾陵紧挨的三杨庄北段东西约1500米长的河道内(距现地表深5米左右),偶然发现了3处汉代建筑遗存。

  其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3年7月至12月,对其中的西部两处遗存进行清理后确认,这些遗存均为汉代庭院建筑遗址,因黄河的一次大规模洪水泛滥被整体淹没。

  到了2005年底,在三杨庄遗址内已发现7处汉代庭院,通过对其中4处的发掘,清理出屋舍瓦顶、墙体、水井、厕所、池塘、农田、树木、道路等大量重要遗迹,并出土了一批反映当时生产、生活状况的汉代农民家庭使用的器物。

  2006年以来,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主持下,以三杨庄遗址2号庭院为坐标,在周边100万平方米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钻探调查。综合已经清理的情况,文物部门初步判断,三杨庄遗址是一处西汉晚期较大规模的聚落遗址。

  张顺朝说,2006年1月19日,在省文物局在北京主持召开的专家咨询会上,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三杨庄遗址是目前国内首次发现保存完整的汉代建筑实物,是近几年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遗址保存了大量的西汉晚期社会结构、农业生产、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信息,代表了汉代最基层社会经济结构,对西汉时期社会组织结构、社会制度形态、经济发展状况、农业生产水平、建筑结构布局、民间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难得的唯一性,堪称中国的“庞贝古城”。

  遗址上将建展示馆

  据了解,《三杨庄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并通过省级评审。三杨庄遗址已被政府就地保护。其中,2号庭院保护展示馆主体工程已于2007年10月动工,到目前为止,主体工程已竣工,正在试开馆阶段。规划以第二处庭院保护展示馆为中心,规划保护面积达10.5平方公里。

  展示馆参观甬道两侧500平方米浮雕墙,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目前正在安装中。展示馆其他配套功能设施(多功能三维演播厅、文物展厅、会客中心、文物库房)工程设计图纸已经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审查通过,也在紧锣密鼓施工中。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