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城之谜:世界上仅有的“三城三河”形制古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淹城之谜:世界上仅有的“三城三河”形制古城
2010年04月18日 16:30 来源:沈阳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穿越时空 探秘淹城

  核心提示

  淹城位于常州市南面,距市区约7公里,是我国目前西周到春秋时期保存下来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古城池。据说,这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城三河形制的古城,迄今已有将近3000年的历史。

  常州发现一座古城

  常州,位于江苏省的南部,春秋时期被称作延陵,西汉初期改延陵为毗陵。相传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而淹城,就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的淹城自然村。

  1935年5月,武进第七区区长江上悟和文史教员陈松茂来到淹城。他们在土城墙的土层表面发现了大量的陶片,而陶片上还刻有花纹。他们发现淹城竟然有三条护城河与三道土城墙,他们相信自己一定是发现了一座前所未见的古城。

  1935年5月底,著名考古学家卫聚贤(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入之一)和陈志良等应邀来到淹城进行考古调查。他们先后三次对淹城进行考古研究,发掘了一批出土文物。

  考古调查结束后,卫聚贤和陈志良将研究的成果写成了《淹城访古记》。在书中卫聚贤对淹城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淹城古遗址,东西长近900米,南北宽不到800米,占地近1平方公里。淹城形制奇特,由子城、子城河;内城、内城河;外城、外城河组成,呈三城三河套状。子城呈方形,周长1里;内城近似方形,周长3里;外城为椭圆形,周长5里;另有外城廓,周长7里。

  淹城古城墙最高达20米,全由泥土堆筑而成。淹城的三道城墙均呈梯形,三城均有护城河,河宽30—50米,水深平均4米左右,河水清澈,常年不涸。

  出入淹城时,只有一条水道相通,必须乘船才能入城,如同一座森严壁垒。三座城、三条护城河环环相套,宛若迷宫一般。

  不仅如此,在淹城外城内还有3个较大的土墩,城外2公里范围内,散立着大小不等的200多座土墩。更为重要的是,三城三河这种建筑形制,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建筑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淹城是一次性堆土筑成

  1958年夏天,村民在清理淹城护城河内的水草时,发现了一条古代的独木舟。随后,在淹城内城河中又先后挖出了三轮盘、鼎、剑等一批青铜器、陶器等文物。有学者根据淹城古遗址的格局和发掘出的冷兵器认为,淹城很可能是一座军事城堡。

  经过对独木舟的碳14测定,考古工作者最后认定这些文物应属于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时间大约在公元前955前后,距今2900年左右。

  随后,在淹城内城河里先后又挖掘出两条独木舟,其中最大的一条长达11米,宽近1米。独木舟由整段楠木挖空而成,内壁有焦炭和斧凿的痕迹,证明当时的独木舟是用火烤以后所造。

  不过,淹城内城河出土的两条独木舟并不是水上交通运载的工具,而是一种在沼泽和泥泞的地方使用的交通工具,全名叫独木泥橇。这两条独木泥橇出于内城河,肯定与开挖淹城内城河有关。

  1986年5月,江苏省淹城遗址考古发掘队开始对淹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结果显示,子城河的外城墙淤泥积层厚约4米,淤泥层中夹杂有大量的碎陶片。城墙内土层堆积厚薄不均,层面不平。考古工作者推断,当初在筑建城墙时并不是采用挖基槽和夯打的方法,而是利用挖河的土堆筑而成。从三座土城墙发现的文物和土质分析,整个淹城应该是一次性堆土筑成。

  当淹城内城河挖至一定的深度时,就会出现软泥层,在无特制工具的情况下,要想将河底中间的软泥运送到城墙边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挖内城河的人就想到了用独木泥橇作为运载软泥的办法。方法是从平地起筑,一层一层向上堆建成三道梯形的城墙。如今,经历了数千年风吹雨打,淹城古城墙遗址高仅剩3—5米,墙基宽30—40米。

  淹城城主身份至今未解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对淹城进行了为时6年的考古发掘,出土了青铜器,原始青瓷器、陶器等数以千计的的珍贵文物。出土的文物中并没有明确的铭文来记录淹城的历史,对考古工作者来说,淹城,依旧显得扑朔迷离。

  2005年,徐作生(原上海某报编辑,痴迷于淹城研究)在淹城走访时突然发现淹城原住居民大多姓窦,并发现了《淹城窦氏宗谱》。

  据窦义生老人介绍,《淹城窦氏宗谱》初修于明朝,后来在道光、光绪、民国年间又经过了三次续修。现在的这部《淹城窦氏宗谱》,修纂于民国癸亥年,宗谱中记载了淹城窦氏的源流,最早的一支为隋朝燕山窦公的后裔;明清以来,窦氏就是淹城人数最多的一个家族。

  当徐作生仔细地翻阅《淹城窦氏宗谱》时,忽然在宗谱卷一的“淹城记”中,有一则颇有价值的信息。《淹城窦氏宗谱》有这一样段记载“吴越争霸,越子为质于吴,被拘于斯,不得还国”。文中的“越子”,指的是勾践和范蠡的通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吴越争霸,越国败降,越王勾践俯首称臣,吴王夫差把越王勾践作为人质监禁在淹城。也就是说淹城是一座庞大的监狱,淹城是关押越王勾践的地方。

  专家认为,窦氏宗谱记载淹城关押范蠡和勾践,实际上根据现在的考证,有三点依据。第一点,首先淹城由三道罗城组成,还有水道,只有一条路是向外的,每条水路都有守卫把守;第二,考古发掘证明,比如独木舟,还有吴国特制的纺锤等等以及青铜器,都是吴国特制的东西,说明淹城是吴国的一个建筑;第三,淹城不处在军事要塞地方,也不处在吴越交界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会建立一座如此规模宏大的,带有水城特征的建筑,肯定是与关押犯人有关,因为在中国古代罗城就是监狱的一个代称。淹城可能是一座守备森严的吴国监狱。

  不过,史籍记载,吴王夫差对越王勾践所采用“教而赦之”的方法,就是让越王勾践替自己驾车养马。既然是驾车养马,那越王勾践被吴所囚禁的地方,必然是在吴国都城内,即现在的苏州城。

  如果淹城古遗址不是囚禁越王的地方,那它又会是谁的领地?淹城众多的疑问,让考古工作者和历史学家仍在不断的探索,他们希望在淹城的考古领域能有更多新的发现。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