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宝桢智斩权监安德海 两宫太后矛盾被利用(图)(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丁宝桢智斩权监安德海 两宫太后矛盾被利用(图)(2)
2010年04月21日 10:26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丁宝桢编纂的《四川盐法志》,既总结了四川盐井生产技术,又有大量精美的木刻插图。
    清光绪二年(1876年)九月,57岁的丁宝桢受到慈禧皇太后和光绪皇帝的接见,被授头品顶戴、太子少保,挂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升任四川总督。当时四川吏治腐败、财政赤字巨大,慈禧特为丁宝桢写了一幅字《国之宝桢》,足见朝廷对丁宝桢寄予了厚望。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安德海是慈禧太后身边红得发紫的权监宠宦,他在经过顺天府、直隶境内时,各级地方官吏怕得罪慈禧太后身边的亲信,皆隐忍不敢发,何以能被山东巡抚丁宝桢在济南斩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两宫皇太后矛盾斗争的总爆发。两宫皇太后之间一直貌合神离。同治帝虽为慈禧太后亲生,却与慈安太后的关系更为密切,慈禧太后对此深为不满。同时,随着慈禧太后羽翼渐丰,她开始不能容忍任何人分享其权力,慈安太后越来越成为她权力道路上的绊脚石。慈安太后虽然懦弱,但也在意她中宫皇后的尊严和地位。安德海私出宫墙,慈安太后果断地站在同治、奕訢的一边,力主处决安德海,给慈禧太后以一定的震慑和打击。

  二是同治帝力主杀安德海。安德海得宠于慈禧太后后,目中无人,甚至对小皇帝都十分傲慢,时时事事掣肘,以致同治帝必欲除之而后快。接到丁宝桢的密折,同治帝立即表示:“此曹如此,该杀之至!”同时,借口母后养病,不宜打扰,未将奏折呈递慈禧太后阅视,只与慈安太后、奕訢紧急密商,得到了他们的坚决支持。同治帝于是迅速密谕丁宝桢:“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同治帝此举也是权力的一种暗中较量,是同治亲政前对慈禧太后干政揽权的有力反抗,是对至高无上的皇权的一种切实维护。

  三是安德海违犯了清朝统治者管理太监的严格制度。为防止太监祸乱朝纲,清朝自顺治时期的上谕敕令等祖宗家法,到乾隆时期编纂的宫廷法典——《钦定宫中现行则例》和《国朝宫史》,延续至同治朝积累了200多年的宫廷管理经验,这其中对太监的管理更是严而又严,许多规定详细而具体。清朝历代统治者对这些规定都高度重视,反复重申,认真执行,对犯事太监的处理毫不留情,基本上没有出现过太监干预朝政的现象。安德海敢于以身试法,违犯宫规,必然会落得身首异处的可悲下场。

  此外,也有慈禧太后借刀杀人的说法。慈禧太后与同治帝关系紧张,她对这种隔膜的母子关系一生都耿耿于怀,而安德海则对此难辞其咎。随着安德海在宫中的势力越来越大,在朝廷中树敌太多,对慈禧太后也造成了压力。为避免安德海对自己形成更大的威胁,慈禧太后逐步产生了除掉他的想法。因此,当安德海要求出宫时,慈禧太后明知不妥,也未加以阻拦。当丁宝桢奏折呈上时,慈禧太后借口生病,将此事交给了同治帝和慈安太后处理,使安德海沦为宫廷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也表现了慈禧太后政治手腕的高明。

  丁宝桢见机行事、巧妙地利用了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同治帝宫廷政治斗争的复杂关系,将个人生死安危置之度外,智斩权监安德海。这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举动,震惊了朝野,连曾国藩都赞叹丁宝桢为“豪杰士”。权阉安德海伏法,也使得朝野上下人心大快,一时“丁青天”之誉传遍民间。

  作者简介

  李岚,中国近代史专业博士,现为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项目管理处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社会史、思想史,发表过各类学术论文数十篇。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