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电视节目雷人造假:真人秀未必真嘉宾当托儿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外国电视节目雷人造假:真人秀未必真嘉宾当托儿
2010年04月26日 15:47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内容造假 美第一夫人险受牵连

  前不久,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现身一档名为《料理铁厨》的节目,本以为可以通过该节目向观众展示白宫菜园培育出的新鲜蔬菜,没想到却被人指责“参与造假”。

  《料理铁厨》是一档烹饪竞赛类节目,当天邀请到3位美国国内知名的料理高手及白宫主厨默尔福特。第一夫人米歇尔也在节目中亮相,展示了白宫菜园里种的番茄、花椰菜和马铃薯等。节目播出以后,网络专栏作家帕特里西亚·墨菲撰文批评其内容有假。她指出,虽然制作单位真的从白宫拔了很多菜回来,但在录制厨艺比赛时使用的食材却是在纽约当地的市场里买的。对此,一位节目负责人坦然承认,有些食物经过长时间运输,到达现场时已经不适于烹饪和食用,“我们在尽力确保真实,但我们也想做出好看的电视节目。”

  事实上,因为该节目最大的看点就是在节目现场揭晓当天的食材,并让参赛者根据提供的材料快速做出反应、烹制出美味的菜肴,一直以来,观众对于参赛者是否知情等的质疑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厨师们参赛时对食材内容完全不知情是不可能的。节目组为保证参赛厨师最后做出的菜肴能给观众带来惊喜,就必须了解厨师们需要用到的具体材料——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逻辑。”节目固定评委之一安德鲁·诺尔顿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不过,即便知道了真相,广大电视观众对该节目依旧热情不减,760万人的收视群体就足以说明问题。

  嘉宾当托儿 心照不宣的行业秘密

  英国相亲真人秀《带我走吧》最近挺火,自今年年初开播以来,吸引了世界各地“剩男”“剩女”的眼球。出品方Fremantle Media公司声称,节目版权已经卖到了丹麦、瑞典、芬兰、西班牙、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然而,电视相亲节目中嘉宾的真实身份向来饱受质疑。对此,Fremantle Media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其实越是传媒业发达的国家,节目里的“托儿”就越多,可能一个节目的10个嘉宾中有9个是“托儿”。但是这种“托儿”是一种开放式的,观众们也都知道,反正大家只把其当作一档娱乐节目来看,只要保证不伤害到别人的前提就好了。

  除了电视相亲,另外一种人们非常熟悉的节目也经过了“注水”。在这类综艺娱乐节目中,常常由电脑随机选中某位现场来宾,上台配合主持人进行各种游戏。据《星期日邮报》揭发,BBC《以一敌百》节目中的“挑战者”并非电脑随机选中,而是由节目监制事先安排好的“托儿”。此外,热线参与类节目也是“托儿”们异常活跃的地方。换句话说,打进热线的“观众”一般都是电视台事先安排的“托儿”。一些节目在播出时打着“直播”的幌子,吸引观众给电视台打电话积极参与,但观众们却不知道自己的声音永远不可能从电视中传出,因为节目其实早就已经录好了。

  对于这种欺骗观众的行为,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如英国媒体的监管机构英国通信办公室就有权要求那些违反《英国广播条例》的电视或广播公司交出其总收益额的5%作为罚款。

  贿赂观众 都是收视率惹的祸

  在日本,名目繁多的收视率排行榜让人目不暇接,如“历年最高收视率前50名”、“年度最高收视率前30名”、同一节目的历年收视率汇总等。有的收视率统计还精确到以分甚至是秒为单位,如所谓的“最后一分钟收视率”、“最大瞬间收视率”。这一方面反映了日本人做事的精心和细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日本电视节目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

  片面追求收视率不仅使日本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品位不断下滑,甚至让某些人开始打起了观众家里电视机的主意。日本电视台一位综艺节目制作人曾经以每次5000至10000日元的“酬劳”,收买家中装有收视率调查装置的样本客户,从而提高自家电视台节目的收视率。也许有人会问,他怎么知道谁家里安了调查装置呢?原来,这位老兄居然委托侦探事务所去寻找抽样观众。由于统计收视率的专用设备需要定期检修,私家侦探便尾随检修车,顺藤摸瓜地找到十几户抽样观众,接着再冒充收视率调查公司的职员,以填写节目咨询单等方式,推荐观众收看指定的节目。

  数起丑闻被曝光后,日本电视台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形象几乎跌到了谷底。为此,专家们煞费苦心,出了不少主意,譬如发动观众积极参与对电视节目的评判、制定评价电视节目质量的新标准等。然而,这些建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人指出,日本观众通常只喜欢私下里议论纷纷,如果真让他们在公开场合对事件评头论足的话,其结果无非就是两种:要么一人说好,众人附和;要么墙倒众人推,群起而攻之。因为在他们心目中,评判优劣的最好标准就是数字——这其实也是“收视率崇拜”在日本久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任 立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