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妹联手出书忆父陈寅恪 叹“双亲生不逢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三姐妹联手出书忆父陈寅恪 叹“双亲生不逢时”
2010年05月07日 13:17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晚年时的陈寅恪
当年的一家五口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三姐妹联手写出《也同欢乐也同愁》,作为父亲母亲逝世四十周年的纪念

  大家都好奇地注视着镜头,只有当时7岁的陈寅恪手握身前一枝桃花。

  陈氏三姐妹的这本小书,与蒋、汪、陆三书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女儿的身份带来的独特视角,特别是对母亲唐篔及其家世的描述。

  在双亲陈寅恪、唐篔离去四十年后,陈流求、小彭、美延三姊妹已是七八十岁高龄的老人

  当你离开这个世界后,如果有人还在心里为你留着一个位子、真心回忆你的生平点滴,这将是一种你无法知晓的永恒的幸福。

  陈寅恪、唐篔夫妇在离去四十年后,三位女儿陈流求、小彭、美延三姐妹倾注心血,撰写回忆录《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篔》。关于书名,三姐妹解释称:回首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日子,我们备感亲切,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温暖的家,双亲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重现眼前,他们舒畅时我们也轻松愉快,他们忧伤时我们也心情沉重,正如父亲诗句所云“也同欢乐也同愁”。

  三女儿共同撰写双亲往事

  在双亲陈寅恪、唐篔离去四十年后(按:陈寅恪、唐篔于1969年先后逝世,此书完稿时间为2009年),陈流求、小彭、美延三姊妹已是七八十岁高龄的老人,她们合作撰写了对父母的回忆录。讲述了从孩提时代依稀记事起,到1949年,种种亲历、亲闻、亲见的往事。

  姐妹三人表示:“这种想法萌生已久,但由于种种原因一拖再拖,直到今年父母离去已经40个春秋,我们姐妹均是耄耋老人了,若再不完成此心愿,女儿们也将随父母而去,就会成为永远的愧疚。我们决心拿起笔,不顾文墨拙劣,尽量记下尚未忘怀的往事,作为三姊妹对父亲母亲逝世四十周年的纪念。”

  回忆录的开头两章追述陈寅恪先生祖辈家世、东洋西洋求学、与夫人唐篔相识的姻缘、婚恋成家等故事,鲜为人知,读来饶有趣味。比如书中讲到陈寅恪先生生平与兄弟姐妹的第一次合影:摄于1896年春的照片上,花园里五个小孩并排站立,大家都好奇地注视着镜头,只有当时7岁的陈寅恪手握身前一枝桃花。多年后陈先生向女儿解释:“当年照相是件稀罕事情,因此对拍摄觉得甚为新奇,心中暗自思量:长大后恐难以辨认出照片上哪个小孩是自己,刚巧拍照时他正站在一株桃树旁边,便伸手握住一枝桃花作为标记,想将来再看时必定不致出错。”

  步入暮年才理解双亲当年事

  回忆录的重点部分是在1932年至1949年这十七年间,讲述了父母婚恋成家后抚育孩子、奉养老父、教书治学的校园生活,抗战烽火中的举家流离的种种际遇,母亲面对艰厄世事的坚韧,以及父母之间相知相契的深厚情感。

  就如姐妹三人在书中所感慨的那样:“写回忆的历程,让我们更加贴近父母的心灵。韶光荏苒,如今已步入暮年的女儿们,重温逝去的日子,逐渐对父母有了新的认识、理解。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探寻他们的内心,感受他们的欢乐与愁苦。后悔当初何以不多问几个‘为什么’?以聆听更多教诲。这是我们终身的遗憾,今生今世再也无法补救了。”

  姐妹三人在事隔多年追忆往事时,更深刻地体会到“双亲可谓生不逢时,他们年轻时就怀有宏大的理想与抱负,怎奈生于乱世,内外环境的干扰,使实现自己的追求,面临重重阻障,即便如此,他们没有放弃目标,艰难执着地前行……父亲母亲无论何时何地,都恪守做人的道德准则‘未尝侮食自矝,曲学阿世’……”她们通过这些珍贵的回忆,向读者展示了一代学人的精神世界,也透过这样一个家庭聚散的经历、个人遭遇的故事,折射出了20世纪的国家兴亡、时代变迁。

  “女儿视角”有别于以往论著

  关于陈寅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有蒋天枢《陈寅恪编年事辑》(蒋氏身后其弟子张培恒又有

  “增补本”刊出)、汪荣祖《史家陈寅恪》、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三部重要作品,以及众多门人弟子的回忆文章。在今天,陈寅恪已经不再是个陌生人物,这本回忆录和之前的这些著述相比,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三联书店相关人士表示:“关于陈寅恪,之前的著述多是从其求学、治学、学术著述等人生大处着笔,总结了他的学术贡献。作为20世纪中国一个很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加上至今依然有许多丧失于战乱的资料没有找回,人们对他的关注度一直很高。陈氏三姐妹的这本小书,与蒋、汪、陆三书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女儿的身份带来的独特视角,特别是对母亲唐篔及其家世、对陈家、俞家等周围亲眷的忆述,大大扩展了对陈寅恪生活环境的认识;有具体时间、有明确地点,提供了陈寅恪研究重要的资料补充。而且每件事都尽量查考相关记述,在材料比勘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不取孤证。”

  陈家世交,著名学者吴宓的女儿吴学昭在谈及此书时也说:“关于陈寅恪的书虽说出了不少,但以女儿的身份回忆父母双亲,秉笔实录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和感受,这是第一部。质朴真挚,可以作为历史来读。”

  记者 胡晓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