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世博选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文学的世博选题
2010年05月14日 14:28 来源:文学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拉开帷幕,世界来到了中国,中国也以愈加积极、自信的姿态融入世界。

  世博宛如一粒水晶,晶莹剔透,在阳光照射下泛射着绚丽夺目的光华。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看到的自然也不一样——普通参观者,领略到的是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世博工作者,感受到的是肩上担子的沉甸甸;世博研究者,体味到的是中国昔日的痛楚与今日的欣慰。而作为作家,不知在感慨之余,可曾想过,要拿起手中的笔,“写时代华章”,为我们明天的历史、为祖国未来的建设,留下点什么?

  百年世博,在其发展进程中,汇聚了太多人关注的目光,也凝聚了丰富的内蕴。它是科技创新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人文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它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了的东西,也有需要人们去体味、去发掘的精神层面的内容。如果说,以往由于经济因素、客观距离上的限制,国内作家无缘牵手世博,那么,这次世博会办到家门口,我们的作家不能错失良机,疏漏这个难得的文学选题,希望他们找准适合的角度,以文学的、灵活的、深度的笔触,向国人、向世界交一份优异的关于世博的文学答卷。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据我观察,目前国内文坛似乎尚未因世博的举行而激起浪花。不管怎么说,世博之于中国,百年一遇,它寄寓了国人太多的厚望,它堪称中国发展进程当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之,作家的缺位实属遗憾。回首近年来国内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北京奥运、国庆阅兵、汶川地震,乃至于近期的青海玉树地震等,各地作家都迅速做出反应,以或激昂或深沉的笔调,记叙事件、讴歌人性,激励世人,从而既丰富了当代文学宝库,又为启迪人的心灵、推动社会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面对上海世博会,中国作家有必要继续保持敏锐的目光,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对自身职业负责任的态度,投身于大事件的洪流,写出过硬的作品。可以从历史的视角,追溯世博的源流,梳理世博与近现代中国的爱恨纠结;可以笔端直指本次世博,写世博盛况,哪怕写一写那些造型奇特的建筑,也不无现实意义;还可以将欣赏的、审视的目光投向那些世博建设者、志愿者,为他们谱写一曲动人壮歌;特别是那些儿童文学作家,若能以此次世博为契机,多创作出一些科幻、惟美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啻为青少年的福音。

  短短184天的上海世博会,很快就会变为历史。以后日子里,人们还能否在纷繁扰攘的世事当中清晰把握本次世博的脉搏,作家的作为是个关键。但愿本次世博能借助于文学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作者:周慧虹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