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走向故里经济 赵云故里成“期货交易”(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地方政府走向故里经济 赵云故里成“期货交易”(2)
2010年05月17日 07:2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眼球效应为临城省了几千万的广告费”

  而“申遗”之后,临城也的确更加自信地亮出了“赵云故里”的名片,一场巨大的宣传攻势随之展开。

  “如今到临城,在公路边能看到‘赵云故乡,水墨乡居’的广告牌,手机也会收到‘赵云故里欢迎您’的群发短信。”河北省赵子龙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武威振说。

  2010年伊始,由临城县组织编著的《关于赵云故里》一书也出版面市。临城县委书记宋向党还亲自为该书作序。

  “书名初定为《关于赵云故里传说》,但最终定名为《关于赵云故里》。”该书主编、县农业局退休干部侯风春介绍说,书出版后,曾被该县领导作为给各地临城籍同乡的礼品书分送。

  而记者注意到,发表在邢台市当地媒体一篇较早引起关注的报道临城、正定赵云故里之争的新闻——《临城、正定“对对碰”》,作者之一是临城县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

  临城强大宣传攻势引发的媒体关注,导致了该县“史上最大规模的新闻采访”,该县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颇有应接不暇之感。

  “我那天看央视报道正定、临城赵云故里之争的新闻,我觉得临城人太聪明了。”5月6日,作为正定县主管文物旅游的官员,张星向记者感叹,“临城几乎借着这个电视新闻,把自己的旅游资源介绍了个遍”。他苦笑着说,“就是我们现在采访,也绕不开临城,还得挂着它讲。”

  “随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逐步控制和主导着社会发展,所以信息的集聚和凸显就能形成经济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高地,引发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方伟认为,在各地名人故里争夺战中,率先发力打造强有力信息点的一方,往往会占据这一“高地”,“赢在起跑线上”。

  在当代文化学者、文化产业专家方伟看来,正定的无奈并非个案。

  “信息的相向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伟解释说,信息的流动和水不同,不是向低处流动,而是向高处流动。因此,信息越有制高点,就越有涵盖力,统帅力。“没有强有力的信息点把信息从争夺者中转移到自己一方,怎么炒作也只能是补贴对方。”

  曾有临城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场赵云故里之争权当是打广告。”有专家表示:“这样的眼球效应为临城省了几千万元的广告费。”

  故里之争引发眼球效应

  2009年初,张星意外地收到了一份发自厦门一家之前从未有过任何交往的服务机构的传真。

  在这份传真中,这家服务机构声称,近日收到了临城县个人注册网络知识产权中文域名“赵云故里”的申请。“经审核,被申请的网络知识产权名称涉及三国时期蜀汉五虎将之一——赵云名称,且赵云是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贵单位作为当地政府主管单位,享有该网络知识产权的第一知情权及优先注册权。”

  为此这家服务机构表示,如正定决定申请注册该网络知识产权中文域名,希望获得该网络知识产权中文域名的唯一使用权,那么在交纳注册费用后,服务机构负责帮助注册。

  “这封传真只是一个开始。”随之,张星和他的同事不断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传真、电话,“有陕西、山东、北京、福建……”张星掰着手指头告诉记者,这些公司、机构纷纷表示,收费后,可帮助打理涉及赵云故里的各种事务。

  而在北京一家知识产权代理所发来的另一份《关于“赵云故里”商标被抢注问题的法律建议》上,记者看到,这家公司除了告知“正定县文物局办公室彭先生”,陕西省绥德县有人申请在第43号商品上的“赵云”商标,已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初步审定外,同时表示,他们可以帮助尽快搜集相关证据材料,提出商标异议申请,阻止该申请人的不当注册申请。当然这也不是免费的。

  张星至今也没搞清楚,这十几家公司是如何得知他和同事的姓名以及联系方式的,但正是通过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传真和电话,张星从一个侧面真切地感受到了赵云故里之争引发的“眼球经济”的“热度”。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