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报刊转企改制:行业专业类报刊先行一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聚焦报刊转企改制:行业专业类报刊先行一步
2010年05月18日 15:09 来源:中国记者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编者按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步伐的推进,报刊改革已经启动,新闻出版总署正在着手制定报刊分类改革实施意见,力争在2011年年底前全面完成非时政类报刊的转制工作。对于一些已经转企改制的先行者,他们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其改制工作如何推进?哪些经验值得报刊出版单位学习和借鉴?变身企业后又将如何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本期"视点"特聚焦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改制。   

  目前,按照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新闻出版总署不断推进深化报刊业体制改革,在中央单位所属220多种报纸、2600多种期刊中划分实行事业体制的报刊社和改制为企业的报刊社,推动非时政类、非公益性报刊出版单位完成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的改制。改革既有明确的路线图,也有了具体的时间表。

  中国报业协会行业报分会会长吕华麟认为,中央级行业报改制是大势所趋。行业专业类报纸,由于其行业性、专业性强,意识形态属性相对较弱,更容易作为整体改制的对象;也正因其行业性、专业性强,具有行业资讯和专业优势,转企改制后作为市场竞争主体,更容易融入相关产业链成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实现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

  在大力推进新闻出版产业改革的过程中,过去曾为出路头疼的行业专业类报纸,反倒有了更大的政策机会和市场机会。

  先行试水者

  在中央级行业专业类报刊中,不乏主动进行转企改制的先行者。

  1.成立时就是企业法人注册

  中央级报刊中,有企业办报纸20种,由于主办单位的企业身份,这些报纸很多都是以企业法人注册,定位为公司的机关报,为公司的内外宣传和企业文化建设服务。

  如国家电网报社成立于2005年12月27日,报社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企业法人注册,薪酬待遇和社保都是按照企业标准在执行。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机关报,《国家电网报》虽然在资金保障上没有问题,在发行渠道、广告经营上没有多少竞争,但在办报质量、经营管理、发展壮大等方面一直是“自我加压”。由于创刊时间短,包袱较小,在劳动用工上较为灵活。报社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基础上,尽可能打破身份差别,以工作质量为考核标准,不同身份的员工在工资待遇上差别不大。在改制过程中资金保障可靠,人员也得到妥善安置。

  中国保险报社也是以企业法人注册登记,由于自成立时起员工就是企业编制,所以少了从事业身份向企业身份转化的过程,在后来的改制中阻力少了很多。

  《中国证券报》是我国最早转企的报刊之一。1993年《中国证券报》成立时便注册成为企业,2003年成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

  2. 主动转企改制

  机电商报社的转企改制可以说是事业单位突破体制障碍主动转制成功的典型。机电商报社隶属于中国农机院,原本只是个编辑部,二级单位的非独立法人身份让报刊社缺乏经营自主权和管理自主权,没有独立的营业执照,财务不能独立核算,这给经营带来很大困难,也使报刊社没有足够的手段吸引和留住人才,且缺乏投融资平台和统一的品牌。

  面对报刊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局面,体制问题已经成为机电商报社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卓众期刊出版集团社长刘泽林表示:“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在思索如何在体制机制方面进行改造,能够更好地促进发展。转企改制就是为了解决报刊社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2003年,机电商报社专门成立改制工作领导小组,由社长亲自挂帅,同时成立负责日常工作的改制办公室,制定适合本单位的转企改制方案。经过不断同管理部门保持沟通,调整和完善改制方案,机电商报社在2006年被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2007年年初,改革方案获得总署批准,经北京市工商局登记注册,2007年6月机电商报社整体转制成为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

  中国文化报社也是主动要求转企的,中国文化报社创立于1985年11月,是文化部主管的司局级直属事业单位。经过20多年的发展,报社从一张报纸拓展为一报两网站三刊三子公司,随着事业的发展,体制对报社发展的束缚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要做大做强就非改不可。2009年11月12日,中国文化报社转企改制组建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转制面临的困难

  先行者只是少数,在记者采访中,一些中央级行业报纸表示正密切关注转企改制的政策,要等到政策明朗才会有所动作。毕竟,原有的事业单位体制对一些报社来说还有一定保护作用,而转企改制,则存在着种种困难和不确定性。

  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束缚。

  有些报刊社还希望保留“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模式,这样可以享受事业单位的保障,以免转制为企业后失去事业身份的庇护,被放逐到市场中参与竞争;有些职工存在顾虑,担心转成企业之后,原有的身份、职务没有了,退休后的待遇会受到影响。在出版社的转企过程中,就存在一些领导层和快要退休的人员要求到事业单位退休,或者调到事业单位工作。

  其次是对原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的养老保险以及离岗人员的安置问题。

  中央报刊主管主办单位情况复杂多样,各报刊发展情况差别很大,少数报刊社已经转制为企业,多数中央级报刊还是事业单位,甚至有报刊还是编辑部,不是独立法人。许多报社成立时间较长,事业编制人员成本负担比较重,转制后又面临社保补缴和事企退休金剪刀差等问题,离岗人员无法妥善安置。

  第三是资金来源和出版资源问题。

  对于转企改制中一些需要支付的成本,报刊社如果经济基础不好,就会捉襟见肘,难以顺利推动改制。而且行业类报刊与中央部委职能关系紧密,一旦转企改制后脱钩,可能会面临出版资源的问题,也就是生存的挑战。

  第四是政策明晰落实问题。

  现阶段,改革的政策保障已经比较完备,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具体操作环节,一些政策措施落实还不到位。例如对转企改制单位的免税问题,有关文件明确规定,转制企业自工商登记之日起,实行企业财政、税收、社会保障、劳动人事制度,在一定期限内给予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些企业的税收问题涉及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税收机关,在协调过程中一些税收减免政策无法按时落实到位。

  因此采访中一些报刊社负责人表示还寄希望于政策支持的到位。现在很多倾斜政策都比较原则,缺乏具体的细则,希望能够进一步细化,并落实实施路径。

  转企改制的操作过程

  转企改制的具体操作是一个在思想统一的条件下逐步操作的过程,转企程序大约需要半年到一年,而改制则需要更长时间。

  一、解放思想、统一思想

  职工的思想稳定是关系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机电商报社在转企改制过程中,报刊社内部按规定履行民主程序,改制方案交大家讨论,反复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报刊社还通过宣传栏宣讲,各种会议层层传达改制精神,尤其是把改制的好处、与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进行了详细解释,做到了过程的公开和透明,使广大职工理解、接受并支持改制,改制方案最后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并签字通过。刘泽林表示,认真履行民主程序的过程也是落实员工利益的过程,只有切实保证员工权益,才能保证改制平稳过渡。

  刘泽林认为,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不能走国企改革的老路,不能让职工承担改革成本。卓众出版一方面坚持“不因改制而分流一人”,以安定人心;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家政策,采取多种方式保障职工利益。早在转企前几年就开始循序渐进地推进内部组织机构的调整、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的改革等工作,职工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得到增强,改制方案也得到了绝大多数职工的理解与支持。

  另一方面,要稳定职工思想情绪,单纯依靠说服、思想教育、政策宣传是不够的,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企业的发展,解决职工面临的实际问题。改革就是要让集体得发展、职工得实惠,只有这样,职工才能真正拥护改革。

  二、按工商程序注册企业法人

  转企程序首先要完成人员身份转变,将事业员工身份转变为企业员工,员工开始缴纳社保资金;第二要对资产重新评估,确认产权;最后将原来的事业单位注销,重新注册企业法人。

  其中比较花费时间的是报社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2007年3月,机电商报社转制方案获得正式批准,开始按照工商要求的规范程序进行改制操作,按照规范和严格的改制程序,由上级单位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出具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报告,按规定进行资产处置,经过清产核资等一系列工作,经北京市工商局批准,由机电商报社转制的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于2007年6月正式注册成立。

  2009年《中国证券报》启动企业改制程序,从4月开始,进行审计、资产评估、清产核资,用了近一年时间,上报财政部等待批复后就可以在工商局注册。企业的名字改了,不再叫报社而称为有限公司。

  中国文化报社的转企改制中,开创性地解决了文化领域中央级国有独资公司出资人确定的问题,最终确定由财政部履行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出资人的职责,明确财政部为出资人,对文化体制改革来说是一个突破和进展。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转企只是第一步,之后就是改制,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衡量一个真正的市场主体有两点:第一,产权是否明晰。转制首先要对事业资产进行全面清晰的评估核算,确定产权归属,明确投资主体,引入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独立法人治理结构,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化为国有企业。第二,在人事上独立,拥有独立的决策权。其经营决策由董事会来决定。

  卓众出版有限公司成立后,初步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监事会、党委会和经理层各司其职,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健全。严格按照公司法要求,进行权责分配,实行有效制衡。公司董事会是日常决策机构,行使公司法中规定的各项权力,并保证国有股东的利益。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在董事会的领导下负责公司的全面工作,向董事会负责。

  刘泽林表示,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产业的重要保障,建立了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后,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既有激励机制,又有监督约束机制,重大决策都严格按章程来办,确保卓众出版快速安全发展。为了进一步保障党管媒体制度的切实落实,卓众出版组建了新的党委会以加强党的领导,在公司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等过程中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证券报》在改制完成后,由新华社以出资人身份来构建整个证券报的法人治理结构,也实现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中国证券报》成立了独资公司以后,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要求重新架构企业,把社委会改组为董事会,设立了监事会,使整个报社经营管理受到董事会和监事会这种管理模式的制约。

  2005年中国保险报社的股份制改造实现了从采编到经营的整体转制,走在了我国新闻媒体体制改革的前头。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作为主发起人,与其他4家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为一亿元人民币。后来经过股份转让变成4家股东,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占55%股份,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占20%,北京畅想传媒有限公司占15%,中国人保集团占10%。中国保险报社的改制保证了在国有控股的基础上引进多元投资主体,吸收保险业、新闻出版业资本进入,这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经营机制转换奠定了坚实基础。

  整体转制后,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组织结构上建立了董事会和党委双重领导机制,确保党对新闻媒体的领导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确保正确舆论导向,确保在坚持党的领导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前提下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建臣认为,通过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基本上在政策层面和制度层面解决事业体制的制约,能够使报刊传媒更好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走上科学健康发展的轨道。

  转制经验

  一、履行民主程序,注重保障职工利益,保证平稳过渡

  卓众出版在转制过程中按规定履行民主程序,转制方案充分听取职工代表意见,最大程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依据劳动法和公司章程,公司与员工进行双向选择,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劳动合同。通过转制过程中的规范操作,争取员工的支持,保证转制平稳过渡。

  二、“分期付款”解决社保的渐进式作法

  1999年4月,国务院通过了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国农机院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科研事业单位转制为国家直属大型科技企业,实施意见中规定有5年的过渡期,机电商报社得以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逐年按比例解决职工社会保障的成本,没有给经营状况造成太大的压力。

  随着上级单位转制为大型科技企业,机电商报社所有人员进入了企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报刊社为员工定期缴纳五险一金。从2001年开始,机电商报社给全体职工交纳保险,费用全部由报刊社承担。通过3年的准备,到2004年报刊社争取改制试点时,人事方面的负担已经不是很重了。到改制完成,社聘和集团聘的职工在保险方面基本统一,都享有五险一金。改制中,卓众出版也采用“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并且有一些突破。分批分期将所有人员实现了身份转换,刘泽林称,可以说大多数出版单位在改制中都碰到的问题,卓众出版提前解决了。通过提早进入企业化社会保障体系,把问题逐年消化,为机电商报社在报刊业体制改革中争取了主动。卓众出版没有因为整体转制裁员分流一个人,也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通过自力更生解决了所有困难问题。

  刘泽林表示,由此能够引发的一点启示就是,无论怎样转制,人的问题是迈不过去的坎,在这方面必须做好充分而细致的基础工作,找到解决方案,这是保证顺利转制的根本。

  三、依靠企业年金解决养老问题

  中国文化报社在改制中,决定依靠企业本身的年金制来解决职工的养老问题,从2008年开始,报社将退休职工收入凡低于3000元的,一律补到3000元以上。按照规定,转企改制后5年过渡期内,退休人员的养老问题仍然执行之前事业单位的标准。过渡期结束后,如果国家出台的新政策未将事业和企业之间的差距拉平,报社将依靠企业本身的年金制给退休人员补足事企之间的剪刀差,即每年储备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解决职工的养老问题,让职工没有后顾之忧。

  卓众出版转企改制后,继续按照有关规定为员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社会保障方面,在原有五险一金基础上又增加了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我们在2008年开始给职工上年金,在改制前是不可能上第二份养老保险的,我们充分运用政策,还给职工增加了补充医疗保险,这也是职工代表极力主张上的。”刘泽林说,通过切实维护职工权益,转制才能顺利推进,企业也才能有更大发展。

  早改早主动,早改早发展

  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新闻报刊业的改革这一重大改革浪潮中,谁先进入市场谁就将获得发展先机。已经成功转企改制的中央报刊大多表示,早改早主动,早改早发展。全国报刊包括中央级大部分行业类专业类的报刊转企改制已是大势所趋,既然享受不到可靠、充足的经费支持,既然尴尬的现状导致报社的品牌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难以凸显,难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报刊社不如尽早改革,只有抓住时机主动改革,才能获得一系列政策上的优惠扶持,率先进入市场,从而抢占先机。

  中国保险报进行股份制改造后,体制的变化带来了机制的变化,由过去的“吃大锅饭”变成了利润和绩效考核制,将办报和经营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工资与经营指标挂钩,职工积极性提高了,也推动了报业的发展。李建臣介绍,企业现在有充分的发展机会,正在制定新的发展战略,未来将在投融资方面有更多的举措,甚至包括上市的准备。

  卓众出版2007年转制以后,用很大的力气来进行制度建设,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刘泽林认为,卓众出版之所以发展这么快,原因就在于把原来受体制束缚的那部分潜力发挥出来了。2007年9月转企改制后,卓众出版快速发展,连续两年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30%以上。改制后公司搭建了良好的投融资平台,在融资方面发掘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多元渠道,在投资方面也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刘泽林称,要投资新办的刊物和网站也都在几百万、上千万元的数量级,这些都是转制前不可想象的。

  转企改制促进了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了产业升级,刘泽林介绍说,中央有关文件为转制单位争取了所得税减免政策,卓众出版现在的收入基数大,因此受益良多。“早改早主动、早改早受益。”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