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816”核工程:可抵抗百万吨当量氢弹爆炸(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绝密“816”核工程:可抵抗百万吨当量氢弹爆炸(2)
2010年05月19日 08:50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洞体第九层,为中央控制室,内有1980年时中国最先进的计算机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绝密“816”

  据介绍,以前洞口附近成分不好的都要被迁走;爱人成分不好,不能迁来和家人生活

  如今67岁的舒美看着每天游客进出洞体,她感叹时代的变化。她说,以前洞口附近,成分不好的人都要被迁走,还有军人站岗,一般人近不了。

  舒美是1966年参与兴建816核工厂的一名职工。她说,816当时对外称是“国营建新化工机械厂”,招民工修洞时,对他们的政治成分也有非常严格的考察。

  原816厂土建工程师靳文国说,一进单位,首先就是上很多天的保密课,然后是宣誓、考试。他们每人只能看自己的图纸,在单位领的笔记本都被编上号,下班前必须上交保密科。

  回乡探亲,816厂的职工得先去保密科受教育。“在哪、干什么,不准告诉家属。”探亲回816厂,即便有直达线路,也要经过换车程序,方可回厂。

  郭镇川是原816厂的测量队职工。当初,他每个月往家里寄钱,信封上地址只能写邮箱编号,如“重庆市4513信箱”。郭的哥哥说,“原来你们在大城市啊”,郭镇川心里暗想,其实离重庆远着呢,“当时要走整整两天。”

  郭镇川在1967年与一名教师结婚。据他说,谈对象时组织上也很关心对方情况怎样,需要得到组织上的认可。“若爱人成分不好,便不能调进816厂的家属院和家人同住。”

  据郭介绍,在816厂区,医院、学校、市场一应俱全,与地方基本完全隔绝。同事之间互相不打听在哪个部门工作、干什么,是当年的工作常态。

  舒美曾听说,当时厂里曾有一个大学生因告诉厂外的人,如何转送技术资料,被检举后直接调去烧锅炉。

  重庆涪陵区党史研究室主任冉启蕾告诉记者,在2002年816洞体解密前,厂里一直是维持着这种绝密状态。

  舒美说,她的父母在解密前就已相继去世。此前他们只知道她在保密单位工作,但不知道详情,“也许他们去世时,都不知道我在核工厂工作。”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