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评价卢作孚:君实为此大事而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黄炎培评价卢作孚:君实为此大事而生
2010年05月20日 15:13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黄炎培这样评价卢作孚

  卢作孚,民生公司创始人,曾受到毛泽东高度赞誉的实业巨子。黄炎培,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在民主革命时期,卢作孚与黄炎培为着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和远大理想,成为了莫逆之交。

  1914年夏,21岁的卢作孚怀着远大理想,寻找新的救国之路,只身一人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合川到重庆,搭乘“蜀通”轮顺长江而下,走出夔门,东去上海。抵沪后,卢作孚怀着对救国真理的强烈向往,首先与从四川去上海的革命党人联系。可是通过短时间的接触,这些所谓的革命党人,有的对革命前途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有的已沉迷在了纸醉金迷的颓废生活。那些混进革命党的投机分子,也干着种种卑鄙的勾当。卢作孚在认清了这些人物的面目以后,十分失望,愤然与他们断绝了往来。就在这个时候,他结识了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和上海商务印书馆的业务负责人黄警顽、赵连成等人。“欢迎,欢迎!”黄炎培握着卢作孚这位年轻人的手“一路上辛苦了!”卢作孚很高兴结识了这两位先生,谦和地说:“我这次来上海,恭请黄先生和各位多多指教。”以后,黄炎培和黄警顽就一直是卢作孚在上海时的密友。黄炎培对卢作孚颇为赏识,多次力荐卢作孚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去任编辑。黄警顽和赵连成也表示衷心欢迎。可是卢作孚认为自己千里迢迢来上海,并不是为谋一份职业,而是为了寻求救国的途径,便婉言谢绝了。在黄炎培的影响下,卢作孚清醒地认识到要使祖国摆脱政治的腐败和列强的掠夺,真正富强起来,只有唤起民众,发展教育和实业。通过黄炎培介绍,卢作孚参观了不少学校和民众设施。这使卢作孚大开了眼界,为后来一生中成功进行成都通俗教育馆、北碚乡村建设和民生公司的“三大试验”夯实了坚定的基础。

  1930年3月,卢作孚的民生实业和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之际,他偕民生公司、北碚峡防局和北川铁路公司人员一行七人出川考察,去上海看望了“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的第一人”黄炎培,向黄炎培介绍了民生公司和北碚开展乡村建设运动的情况,受到黄炎培赞扬。

  1936年春,黄炎培入蜀考察职业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卢作孚专程前去川西迎接,陪同黄炎培考察了四川灌县和青城山后,在成都专门邀请黄炎培欣赏了川剧。川西考察后,卢作孚偕黄炎培到北碚参观指导各项工作。黄炎培在民生轮船公司参观,被卢作孚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奋斗的精神所感动:“把他的精神分析起来,他是耐劳耐苦的,是大公无私的,是谦和周到的,是明决爽快的,是虚心求进的,是富于理想而又勇于实行的。”

  1937年春,当卢作孚在北碚的乡村建设运动颇具成就时,卢作孚邀请黄炎培前往参观。黄炎培在北碚参观了由卢作孚开办的北川铁路、澄江运河、天府煤矿和宝源煤矿等,对北碚各项建设事业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考察与研究。他在北碚公开讲演,极力称赞三峡实验区的乡村建设,他说:“现在鼎鼎大名公认为建设健将卢作孚先生,原来是教育界一分子……卢作孚先生……施展他的全身本领,联合他的同志……不上几月,把杀人放火的匪巢变成安居乐业的福地……把地方所有文化、教育、经济、卫生各项事业,不上几年建设得应有尽有,有小学,有中学,有报社,有图书馆,有博物馆,有公共体育场,有平民公园,有地方医院,有民众会场,有农村银行,有科学院,名中国西部科学院,其中有地质研究所,有生物研究所,有理化研究所,农林研究所。”他接着说:“北碚取得这些成就,主要是(卢作孚)领导耐劳耐苦,大公无私。成功在教、养、卫兼施。”黄炎培“忧盛明危”,接着又说:“在若干年前,卢先生在上海要我写一幅对联,我提笔就写,一联是论语的成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联是孟子的成句‘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卢作孚使北碚的大变化,令黄炎培感慨万端。黄炎培回去后,写下了《北碚之游》一文说:“历史是活动的。有许多‘人’昨天是无名小卒,今天便是鼎鼎名流。‘地’何尝不是这样呢?诸君从普通地图上找北碚两字,怕找遍四川全省还找不到。可见这小小地方,还没有资格接受地图编辑专家的注意呀!可是到了现在,北碚两字名满天下,几乎说到四川,别的地名很少知道,就知道有北碚。与其说因地灵而人杰,还不如说因人杰而地灵吧。”

  1952年2月8日,卢作孚不幸逝世。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黄炎培得悉噩耗,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立即发去沉痛的唁电。同年3月14日,黄炎培写下了《卢氏作孚先生哀词》:

  呜呼作孚!君为一大事而死乎!君应是为一大事而生,君以穷书生乎无寸金,乃大集有钱者之钱,以创“民生”。辛辛苦苦了卅年,长江几千里,内河几十道,平时载客载货,战时运械运兵。责在人先!利居人后!有罪归我!有功归人。奇艰大诽集中于君之一身,君为何来?为的是国家,为的是人民。终得从黑暗中眼见光明,眼见全大陆的解放,眼见大中华的复兴,还运最后的奇谋。七大艨艟,完璧归赵,而不居功,而不求名。呜呼作孚,君其安眠吧!君实为此大事而生。作孚!作孚!我是后卅年之老友。我以爱君敬君之故,曾历访君早年事迹于北碚,于泸州,于少城。又曾多次为“民生”乘客,实地察君所经营之事物,所识拔所训练之人。识君之抱负,惊君之才,知君之心。呜呼作孚!今乃为词以哀君之生平。君其安眠吧!几十百年后,有欲之君者,其间诸水滨。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在和黄炎培谈到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时,举出我国实业界有四个人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謇。他们都是为发展我国民族工业有过贡献的人。”

  赵宾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