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慎终追远”的季承是个好儿子——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学者:“慎终追远”的季承是个好儿子
2010年05月27日 18:06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古稀之年的季承书写《我和父亲季羡林》,以一种苦涩的方式揭示了父亲的失败人生。季老生前是中国顶尖的学术大腕,他是国家学术经典中的一枚夺目标签,向后来者标示着国家学术的权威和高度。所以当季承出书追述季羡林的失败人生,争议如潮也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它在这个娱乐的时代引发了一个严肃的讨论:小子该当如何写老子?

  作为曾子的第八十七代后裔,笔者特别关注过老祖先的一句名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话的意思是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季承出书所引发的争议,其核心主题就是涉及曾子所强调的“慎终追远”。针对季承的这本书,观点执三:第一、有违“子为父隐”的古训和“为尊者讳”的传统,不符合父子伦常,也有失厚道。第二、还原了被学术大师的高大形象所遮蔽的季羡林,虽然残忍但让人们看到了季老的真实人生。第三,季承出书,必有所图,用心可疑。

  关于第三种论点,似乎没什么悬念。世间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出过书的达人应该晓得,如果没利可图,如今的出版社岂肯卖力?但是绕开在商言商的思路,我们可以自己拿出一把标尺,对季承的价值取向做个判断。我们是希望季承继续维护父亲的高大完美形象,还是希望他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季羡林?

  参照曾子的“慎终追远”这一古训,以下三点足以说明季承是个好儿子:

  第一、季承对父亲另一面人生的揭示软化了季羡林在人们心目中的僵硬形象。季羡林其实是一位学院派,尽管他的声名早已溢出了学院的框架,但是属于他的时代正在远去,那些躺在经典书库中的著作也将逐步淡出大众的视野。但是季承对父亲“失败人生”的追述,修复了季羡林长期被遮蔽的另一面形象,从而使躺在纸上的僵硬的季羡林变得形象丰满起来。

  第二、季承为父亲修复了一位知识分子的生命辩证法。在季承眼中,父亲是一位好名之人,“给他100个会长的头衔他都戴上”。笔者向来认为中国传统文人有好名的传统。季承认为,真正的偶像是不会倒的,他要让父亲的名声在辩证法中变得更加坚挺。

  第三,季承为父亲道出了生前不便自我揭穿的真相。季承笔下的季羡林,是一位对家人冷漠、抠门的父亲。相信这是一位普天下随处可见的父亲,但是这样的父亲却不被允许写进国家学术的模范样本中。作为儿子的季承,写出了国家学术之外的父亲季羡林,这种被称为“残忍的真实”其实是另外一种严肃的态度,其精神要义直追曾子常言的“慎终追远”。

  □曾念长(福州 青年学者)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