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不主张讲国学这个词 传统文化并非都优秀(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易中天:不主张讲国学这个词 传统文化并非都优秀(2)
2010年05月28日 08:57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孔家店和孔夫子不能画等号

  光明网:您说起五四运动,有一个公案想请教于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政治运动一样,当时非常激烈,现在很多人说,那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破坏。但我想,当时的一些文化先行者,他们其中很多人,本身就是国学大师,就是从传统中走出来的,浑身上下骨子里头都是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研究之深,那是我们无法比拟的,但为什么他们这样的人这么彻底地否定中国文化传统?

  易中天:我个人的看法有两个原因,第一,正因为他们是在传统中熏陶出来的,他们深知其害。鲁迅说我这个人何尝不中些庄周韩非的毒。当时有家媒体请鲁迅写青年必读书,他说只读外国书,不读中国书。我们要建立这么个观点,就是传统文化利弊有正反两面。它有非常优秀的一面,不然我们这个民族就不会延续那么长时间。但是到了鸦片战争的时候,泱泱大国落到被动挨打的局面,说明传统文化当中必有其毒害之一面,这两面肯定是同时存在的。那么这些人在里面待久了,他们就把所有的毛病看得清清楚楚。一个相反的例子就是辜鸿铭,他留辫子、穿大褂,一口标准的牛津英语,他在西方待久了,对西方文化的问题,也看得很清楚,但他们的问题跟咱们不一样。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虽然都是精通中国文化的,但是他们要出来反传统。再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就是为中国找出路。富国强兵,民族自尊,这是当时的共识。五四运动为什么能成功?一个是反侵略、反霸权,另外一方面就是找出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是没有科学、民主、法治、人权的,所以当时鲁迅说礼教社会是吃人的社会,必须要打倒它。

  光明网:那就是说,在那个时代,那种剧烈的思想文化运动,是需要的,是历史的必然。

  易中天:对。

  光明网:当时也有一些国粹派。

  易中天:为什么我不说“国学”这两个字,就是有这个背景,他们弘扬国学,就是西方的东西完全不能要,坚决抵制。

  我有一个说法,叫做可以打倒“孔家店”,不能打倒孔夫子。孔家店和孔夫子不能画等号,五四时候的“孔家店”与孔子偏离得非常远。儒家思想的问题就是不平等,先秦诸子,墨道法三家讲平等,不讲平等的就是儒家。但是儒家还有一个思想被“孔家店”贪污了,儒家观点准确的表述是:人与人不平等,却是对等,对等的意思是不能单方面要求,君仁臣忠,父慈子孝,这是对等的。但是“孔家店”把不平等高高祭起,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光明网:那就是说,儒家在发展过程中已经被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利用了。

  易中天:对,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拿掉,把自己喜欢的放大,这就是孔家店。五四运动打倒的是孔家店,但是孔家店供着孔夫子牌位,砸了以后,胡适他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事情,把孔子拉下神坛,和诸子并列,不是独尊,是并列。

  对功利主义的学习班不以为然

  光明网:我是您在“百家讲坛”的忠实听众,您的书我也看过一些。我觉得您有自己独特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能不能把您的学习方法向我们大家做一个介绍,给我们一些启发?

  易中天:没有这个必要,因为不是做研究、做学问的,没有必要下这么大工夫。我的建议只是,能不能少一点应酬,天天哥们儿姐们儿你请过来,我请过去,这种应酬是不是可以少一点,用纳税人的钱去吃喝就更不应该了。然后挤出一点时间,读点书,你爱读什么读什么,也不要求你读的多么深,各取所需。我不赞成现在很多学校,包括我们的名牌大学,办什么总裁班,但凡有此类讲课邀请,我一律谢绝。办这种班心态就不对,好像以为这些人马上就变成儒商了。所以他们最愿意开的课是《周易》。

  光明网:还有《孙子兵法》。

  易中天:这完全是一种功利主义,但凡你抱这个心态去读书,我绝不讲一句,对牛弹琴。

  易中天:所以您对这类大师班、总裁班、国学班等等,都不以为然。不以为然。但是当我们意识到传承文化的问题时,无论从政府方面,还是从学校方面、社会方面、家庭方面,我们总该做点什么吧?

  光明网:您在“百家讲坛”的讲课不也是一种态度吗?也是在做。我只是做我个人的。您在做的时候,肯定对社会产生了影响。

  易中天:我是只弄清楚两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不回答第三个问题,“怎么办”,至少暂时不回答。我把这个事儿弄清楚了,奉献出来,就是贡献,至于以后该“怎么办”,大家想办法。人类的问题就三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其实把“是什么”和“为什么”弄清楚了,“怎么办”这个答案就可以在实践当中得出了。

  光明网:这就不是书斋里的学者的事儿了。

  易中天: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事。

  光明网:谢谢易老师。

  易中天:谢谢光明网的网友。

  光明网记者高赛整理 光明网记者 陈晨摄影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