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江湖”全揭秘:曹操墓被视为“废坑”(8)——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盗墓江湖”全揭秘:曹操墓被视为“废坑”(8)
2010年06月05日 19:38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他们毁的不是文物,是历史

  齐鲁晚报:“摸金校尉”(盗墓贼)自古就有,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李铭:由于我国历史久远,一些散落在民间的石碑、墓葬、遗址类文物古迹,艺术价值和历史考古价值非常高,但却常年缺乏有效看管,管理难度较大,很容易成为盗墓分子觊觎的目标。

  齐鲁晚报:现在的盗墓分子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李铭:他们善于盗大墓,团伙作案,技术级别比较高,动手之前已经掌握了大量全面的历史文物资料,对当地的地理情况比较了解。比如,盗墓分子住在李村,他们去王村挖墓,一般由团伙成员倒班去挖。有的墓葬很深,但他们通过掌握的情况,挖出的洞往往能直达主墓群。深墓有时需要挖很多天,他们为了掩人耳目,白天将墓穴培上旧土,盖上树枝、塑料布等,然后将新土撒在较远的荒郊野外。

  齐鲁晚报:盗墓的风险来自哪些方面?

  李铭:盗墓贼一旦被发现,就将面临法律制裁。并且,如果盗墓时判断错误,很可能葬身墓穴。比如,济南曾发现明末清初一处墓葬,墓门已经砸坏,前室东壁处有一具蜷缩的尸骨,尸体上方有被火熏过的痕迹。这说明,此人曾举着火把进入墓葬,但对墓葬结构分析错误,在火把燃烧过程中缺氧窒息死亡。

  齐鲁晚报:为什么还有人如此疯狂地盗墓?

  李铭:非法利益是罪魁祸首。在墓葬发掘过程中,经常发现盗墓贼的尸体。除了窒息死亡之外,还有可能是被同伙害死。早年间,盗墓贼多有“父子档”,一般都是儿子下坑,父亲在上面,而不是父亲下坑,儿子在上面,这是为了防止儿子心生歹念,而父亲杀子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齐鲁晚报:盗墓行为对考古工作带来哪些影响?

  李铭:在盗墓分子破坏下,一些重要历史信息很难再完整取证。说白了,这些人毁的不是文物,而是历史。(记者 董钊 摄影 王媛)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