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西沙水下文物:见证海上丝路艰险和繁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3000西沙水下文物:见证海上丝路艰险和繁华
2010年06月07日 17:47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碇石的出现意味着什么,为何会有大片铜钱散落,精美的石雕又将运往何方?

  3000文物见证丝路艰险和繁华

  2010年4月至5月,中国水下考古队再次远航西沙,用采集到的3000件文物标本,向众人讲述“千里长沙,万里海塘”的千年跨越……

  3000年西沙水下文物,流落在海上丝绸之路,上至北宋,下至晚清,不仅有久负盛名的中国外销瓷,更有多个类型的神秘船货……

  丝路之艰险

  文博圈里的人,常把“海上丝绸之路”称为“丝路”,取意悠扬,仿佛蒙上一层神秘的蓝色光芒,抑或是吹来一缕缕凉爽的海风。

  可是,在航海技术欠发达的古代,航海者未必有雅致欣赏脚下的“丝路”,而是满载谋生的船货,期冀顺利完成贸易交换,早日回到温暖的家。然而,海上并非风平浪静,黑暗、饥渴、暗礁……一不留神就会葬送“丝路行者”的生命。

  中国水下考古队执行队长赵嘉斌说,本次西沙调查仅在北礁礁盘附近,就发现了3处碇石遗物点,每处有3-4块碇石,均呈长条形,大小、长短不一,特色鲜明,是我们研究古代航海技术的重要资料。

  碇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当年曾有商船在此停泊,古人使用木质锚,在锚绳上系碇石以作固定之用,然而,为何弃碇石呢?我们不想继续推理,因为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很可能船遇不测。

  丝路之繁华

  “丝路”之艰险,可谓众人皆知……古往今来,“丝路”上的贸易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愈加繁荣。

  “皇宋通宝”、“熙宁元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崇宁重宝”、“元祐通宝”、“天圣元宝”、“洪武通宝”、“永乐通宝”……不止一处的铜钱遗物点,证明了当年海上贸易的繁盛。

  顺着铜钱散落的痕迹,仔细搜寻,发现了各种类型的瓷器,它们中有的明显带有异域色彩,显示了中国古代制瓷业已经跨出国门,开展加工订货贸易,成为世界的瓷都。

  赵嘉斌说,从北宋晚期广东潮州笔架山瓷器窑址,再到清代中晚期福建一带瓷器窑址,其典型器物都在西沙水下文物遗存中屡次发现,瓶瓶罐罐,碗碗碟碟,出于瓷器本身稳定的物理化学特质,它们都被完成的保留下来,镌刻下难以磨灭的时代气息。

  丝路之谜题

  “丝路”有太多太多待解谜题,“丝路”本身就是一部书,一部记录中华海上文明的巨著。

  “丝路”航线、航海技术、外销商品、贸易方式……只要用心,人们都能从这部中华海上文明的巨著中找到满意的答案。

  赵嘉斌介绍,此次调查发现的几处清代中晚期沉船遗址,均有大量形制多样的石质建筑构件,有石条、石柱、石板、拱形开孔石板、石雕、石狮子等,部分柱头还雕人物类石刻。

  这些石构件分布相对较为集中,大多散落于礁盘外侧的海沟内,为什么会有如此集中的石构件出现,它们究竟运往何地,为什么不能就地取材,反而要长途海运……

  这些谜题让人们对“丝路”的探索充满了期待吧。

  文\海南日报记者 黄 晶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