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恩寺遗址考古今年完工 大殿和紫禁城比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大报恩寺遗址考古今年完工 大殿和紫禁城比肩
2010年06月13日 15:47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大报恩寺遗址考古今年完工

  和紫禁城建筑比肩的大殿

  明朝永乐10年(1412年),明成祖朱棣为纪念王母硕妃(硕妃,高丽人,朱棣时未足月,被明太祖和马皇后处以“铁裙”之刑,活活折磨致死),在元代天禧慈恩寺(宋时的长干寺)旧址上,兴建大报恩寺和大报恩寺塔。大报恩寺塔耗资248.5万两白银,十万军役历时19年建成。塔为八面九级,高32余丈,塔内设 146盏长明灯,由百名小和尚轮流看管。每夜需灯油30公斤,五光十色,雄伟壮观,被誉为“中世纪七大奇观之一”,可与罗马大剧院、亚历山大古城、比萨斜塔相媲美。而除了塔外,大报恩寺也是一个十分壮观的建筑群。

  据考古学者介绍。大报恩寺是当时南京最大三座寺庙之一,和尚500多人,良田万亩,也是明初佛教研究中心。直到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天国天京事变,北王韦昌辉害怕冀王石达开借大报恩寺这个制高点对他进行炮击,才下令将寺塔尽毁。其后的百多年中,大报恩寺的建筑群基本完全湮没。

  此次对报恩寺的考古发现证实了大报恩寺建筑群的宏大。考古人员找到了昔日的大殿遗址,它位于整个考古区域的北区正中心位置。其底部设有大型的夯土台基。即使历时百多年后,残存的高度也约有5.2米。它的外围还围绕着一周宽度约为 1.2米的基槽。显示出整个大殿建筑配套气势恢宏、配套整饬。

  而考古挖掘出来的6个大型石柱础更是硕大惊人。根据记者在现场调查,每一个石柱础直径都约有2米,可想上面的柱子是何等粗壮、它们擎起的大殿又是如何高大威严。专家告诉记者,实际上,这些石柱础与南京明故宫午朝门中残存的柱础大致相当。也就是说,这个大殿丝毫不属于明初南京紫禁城里大殿的规模。据文献记载,该殿“高七丈一尺五寸、深十一丈四尺三寸、长十六丈七尺五寸”,按照现代尺寸换算就是高22.67米、深36.23米、长53.1米。

  一条直接通往秦淮河的内河

  除了大殿,考古人员还沿着中轴线挖掘出了香水河桥、香水河河道、中轴线主干道、天王殿、观音殿、御碑亭基址等原属于大报恩寺建筑群的建筑遗址。有趣的是,专家对其中的香水河河道试着剖析后发现,这条河,竟然是通着秦淮河的。

  考古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佛教寺庙一般都会有条香水河。所谓“香水”,指混合有香气的净水,可以用于沐浴身体,或用于洒净等。其起源可能来自印度。但大报恩寺的内香水河,则一直连着秦淮河,直通寺院。作用有二,一是当时南京的长干桥下也是著名的外埠码头,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乘船而来,从香水河直接进寺上香,祈求佛祖保佑。另外,占地颇广、并拥有众多僧众的大报恩寺,也有可能需要一条便利的水上通道运粮或其余物资。

  在对建筑组进行考古时,考古人员还发现,无论是流淌河水的河道底部,还是贯穿建筑群的一条宽2米多的主干道,都是以大块的青石板铺就。显示了大报恩寺配套设施与大报恩寺塔完全等同的恢弘大气。

  可以丰富宋史的文物发现

  除了大报恩寺遗址外,考古人员还在历史上多个建筑群组叠加的原址,考古到了属于宋代的重要遗迹和文物,不少考古文物对宋史的研究都能起到补充作用。

  考古队工作人员称,最重要的当然是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的长干寺真身塔地宫,阿育王塔就是从里面获得的。而建筑群的北侧,还发现史书上记载的宋代长干寺的画廊遗址,整个画廊,共有完整而规制一样的建筑108间,可以想见在宋代,文人墨客名僧往来唱和的历史。

  根据迄今为止的考古报告显示,在整个大报恩寺遗址发掘过程中,出土总数多达两万余件的各类珍贵文物。

  其中既包括在遗址中出土的明代建筑构件,尤其是大量精美的琉璃构件,以及各种质地的明清时期的佛教造像;更为重要的是,在地宫中出土了种类丰富的各类供养器物,包括金、银、铜、水晶、玻璃、玛瑙、丝绸等各种质地。仅宋代丝织品珍品就达到了100余幅。种类包括绢、纱、缎等,大部分还是用了提花、刺绣、印染、描金等纺织工艺。专家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宋丝织品最为集中的一次出土。另外,在地宫中还发现了大量的宋代香料,包括沉香、檀香、龙脑香、乳香、篆香等等,同时使用香料的很多器具包括香囊、香盒、香匙、净瓶等,对于研究中国香料史也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表示,对大报恩寺塔遗址的考古目前已经进入尾声,今年年尾预计可以完工。另据称,届时,南京市重建大报恩寺塔及遗址公园项目将开启,一旦完成,有关部门考虑将把佛顶骨舍利迁回重建的大报恩寺塔供奉。

  大报恩寺遗址及长干寺阿育王塔发掘进行时

  1.2001年,首传原址在晨光厂内的金陵大报恩寺塔要重建。

  2.2006年2月开始,在消息传出六年后,针对金陵大报恩寺塔重建项目的遗址考古终于开始。

  3.2007年12月,在一民房底下确认了塔基。随后发现圆形地宫:开展二期考古,探明地宫塔基遗址及地宫位置。

  4.2008 年4月,有关部门完成了向国家文物局申领地宫发掘批复、并开始对地宫遗址进行初步清理。地宫制作比较规范。一层土一层石块,将近5米。在清理了25层夯土土层后,考古人员发现了地下4.2米处的具有地宫大门标识作用的覆顶石。专家同时得到证明,地宫没有被盗。

  5.2008年7月16日,在多路专家的深入研讨后,考古队定下地宫开启方案。地宫开门。但随即,已历时一年半的大报恩寺塔遗址的考古挖掘出现出人意料的发现。出土铁函外的石碑文字记载表明,该地宫属于北宋初期的长干寺,而非明代大报恩寺塔。石函首次透露,铁函内可能有佛骨舍利。

  6.2008年7月27日,地宫铁函吊出地宫,运回南京市博物馆,进行二次考古。

  7.2008年8月6日,在国内多位著名考古专家指导下,千年铁函的两层铁质盖板被顺利取出。露出一个金碧辉煌的宝塔尖部。这是阿育王塔的首次亮相。但随即,因为塔身体量太大且钩住了铁函,取塔工程遇到困难,暂停,专家将研究新的方案取出塔。

  8.11 月22日至23日,在多重保护下,让人期待了数月的七宝阿育王塔终于完全露出铁函,壮观的阿育王塔周身镶嵌满珠宝玉石,雕刻有精美的花纹。其体量为当世最大。同时取出的还有无数精美的器物,都为供奉人放置铁函内。不过,最让人期待的还是塔身里的舍利子,专家们根据X光,此前已经探明铁函内有疑似“金棺银椁 ”的物体。

  9.2010年6月12日,又经过一年半对阿育王塔的充分研究和保护后,文物专家终于使得佛顶骨舍利子重光。

  朱波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