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原汁原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原汁原味
2010年06月14日 14:33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6月16日,是中国端午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端午节。在屈原故里湖北省秭归县,人们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端午习俗。

  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出生于秭归乐平里。在秭归,一个端午三次过:农历五月初五为“小端阳”,五月十五为“大端阳”,五月二十五为“末端阳”。

  这一习俗千百年来连绵不断。从南北朝开始,秭归就有了端午祭祀屈原的传统。端午节当天,在婉转凄切的鼓乐箫声之中,主祭如歌如吟地读着歌颂屈原美德的祭文,百姓则依次向屈原牌位或塑像叩首焚香,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今年的端午节,两岸三地人们将共同祭祀屈原庙和屈原祠。

  “姑娘回娘家,端午比年大。”在屈原故里,每到端午节时,出嫁的女儿都要带着丈夫和小孩回到娘家,拜见父母。端午节前用艾叶水为孩童洗澡、为老人泡脚、泡雄黄酒、将门前屋后洒上雄黄酒或石灰、晒被褥、挂艾蒿菖蒲,避邪祛风,是屈原故里一大风俗。

  在屈原的出生地乐平里,耕牛耕田犁地不用牛鼻绳,被称为“灵牛”。传说当年屈原外出赶考,行至一块田边时,捆竹简的绳索突然断了。正在耕田的老农见此情景,立即将牛鼻绳借给屈原捆竹简。看到老农耕田没了牛鼻绳,屈原说,今后我们这里耕田就不再用牛鼻绳了。从此,屈原村的牛在耕田时就真的不再用牛鼻绳了。屈原村从外地买来的牛,头三天还要牛鼻绳,三天后就不再需要了;屈原村的牛到外地,头三天不需要牛鼻绳,但过了三天后就需要了。这是屈原故里的一大奇观。

  6月13日清晨,记者看到,秭归县茅坪镇长江边的徐家冲港湾被轻雾笼罩,雄伟的三峡大坝若隐若现。屈子故乡的人们身穿祭服,在独具特色的艾蒿门前,按照秭归的传统风俗进行祭江。只见彩门前供桌上摆猪头一个、羊头一只、供果一盘、红烛一对、香炉一个。主祭人员面向长江,先烧纸,再杀鸡,然后取血和酒,洒酒祭江、祭龙头。随后,在8个民间艺人的吹打乐声中敬香、叩首,所有人跟随主祭人员围绕供桌游三圈。祭毕,两名青年男子将龙头抬上肩膀,由主祭为龙头披上红布,送龙头下水。

  每年五月初五或五月十五黎明,屈原故里的人们在龙舟下水前祭江,为“龙舟披红”,举行游江招魂、龙舟竞渡比赛。

  来自全国的85家食品生产企业,在屈原故里展出了2288种粽子及其他节令食品。“世界最大粽子”、“形状最奇特的粽子”、“馅儿最怪异的粽子”、“工艺最复杂的粽子”……各式各样的粽子,让屈乡人们在饱了眼福之后,还可一饱口福。

  记者夏静通讯员陈芳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