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圣”的户籍之争:“山西说”想要落地生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孙大圣”的户籍之争:“山西说”想要落地生根
2010年06月21日 11:07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娄烦花果山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明代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写道:“海外有一国土,名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真个好山……,四季好花常开,八节仙果不绝。”

  这傲来国究属何地?花果山又在何方?

  国内名人故里之争现在愈演愈烈。继闽赣两省四地聚40亿为朱熹祝寿,实为争夺朱熹故里的大戏开演之后,6月17日传出山西娄烦占地7000亩开发孙大圣故里的新闻,使从未停息的孙大圣故里之争如火上浇油般再次陷入了争议的漩涡。

  孙大圣的户籍之争其实一直不绝于耳,专家学者各执一词,各陈其理。有的认为他的原型来自唐代高僧“释悟空”,有的则认为原型为《三藏法师传》所载玄奘西行最困难时所收胡人弟子石磐陀。鲁迅认为孙悟空是本土和尚,源自淮涡水神“巫支祁”,胡适却认为是外来和尚,原型是印度神猴哈奴曼,著名史学家陈寅恪也认可胡适的看法。上世纪八十年代,原持“进口说”的季羡林先生提出“混血说”,将鲁迅和胡适的看法合二为一,后屡见附和者。

  在学界,最被公认的孙大圣故里是“淮安说”,淮安作为吴承恩的故乡,这一说法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连云港也最早在1996年7月1日建成花果山旅游景区,打出了孙大圣故里的招牌。此后,福建说、山东说、甘肃说,河南说、山西说,众说纷纭。可其他说都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只有“山西说”最近要落地生根,在娄烦建一个7000亩的大圣故里。因此引发了众多的纷争。

  孙大圣故里“山西说”倒底是谁最早提出来的?它的学术依据又是什么?可靠程度如何?6月19日下午记者连线采访了山西社科院学者孟繁仁,让他从学术的角度来答疑释惑。据悉,他是提出孙大圣故里山西说的第一人,时间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

  傅山才是“山西说”第一人

  没想到,孟繁仁听到我说他是第一个提出孙大圣故里“山西说”的第一人时,赶紧反驳说,不,不是我,傅山才是第一人。我只不过是旧话重提。

  在《傅山全集》卷三十八“杂记”中记载:

  “《静乐县志·人物》中,收孙行者,每以为笑谈。往在淮干,又闻一游客争之曰:‘孙行者是敝乡人,敝乡见有花果山、水帘洞,如何得香贵乡也?’吾唯唯曰:‘若尔,自当奉让!’”

  他翻看清康熙三十九年黄图昌编撰的《静乐县志》,发现卷十“杂记”“中记载:“花果山:南乡近龙和者有‘花果山’,取春、夏间花果满山为名也。或者附之以‘水帘洞’,谓‘孙行者,娄烦人’……”除此以外,南宋诗人刘克庄曾写过“取经烦猴行者”的诗句。

  “山西说”史迹、史料充实

  山西娄烦古代属于静乐县,后来划分出来独立成县。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孟繁仁前后几次实地去娄烦考察,发现果如傅山所言:娄烦县、静乐县民间广泛流传着“孙行者是娄烦花果山人”的传说。也存在有多处真实的史迹:“花果山”山顶,有一座年代久远、现已坍塌的“清凉寺“,旁边有一座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的穹庐顶石筑庙堂 ——“大圣庙”,庙门前立有两款石刻楹联:“东胜神洲地,悟空旧居乡”。庙堂正中供奉“孙行者”石刻雕像,香火十分旺盛。“大圣庙”门外右壁有一块《重修花果山记》碑刻,碑文中有:“静乐城南华果山圣院,历年绝久……立碑的时间是“大明·正德岁次己巳(1509)”年间。时间在小说《西游记》刊行以前八十三年。

  孟繁仁在娄烦一个庙里一个明代弘治年间铸的铁钟上,发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图像,非常清晰,远在《西游记》成书之前。

  翻看新旧唐书,发现唐高祖李渊曾任过娄烦郡守。而娄烦在汉唐时期一直是皇家养马园,“孙悟空”形象则源生于唐代“皇家牧监”山西娄烦花果山的“孙行者”故事, 这里独特的“皇家牧监”背景产生了孙行者“弼马瘟”的特殊浑名……

  再继续勾连,发现《西游记》中的“孙行者”形象与古代山西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就有猴行者“九度见黄河清”的描写;说明唐僧师徒曾在山西陕西一带活动过;书中所写“王长者和痴那”的故事也是发生在“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地方;时间很早的《西游记杂剧》作者吴昌龄、杨景贤等都是山西人;多处发现的古代碑刻还有山西为“南瞻部洲”的记载;还多处发现明代以前的“唐僧取经”壁画、铸画……文章一篇篇写下去,内容越来越扎实,孙悟空与山西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提倡多种研究竞相“争鸣”

  我问孟教授,“山西说”与学界此前普遍认为的“淮安说”是不是悖离?学界对“山西说”的态度如何?

  孟繁仁说,自他提出“山西说”到现在,学界没有人公开赞同,也没有人公开反对。直到这个学术研究要开花结果,被娄烦县作为学术依据要兴建大圣故里时,才引发了网友的纷争。事实上“山西说”与“淮安说”并不矛盾。学术探讨和研究是一件科学、严肃的事情。学者研究要防止坐井观天。一个故事的形成有演变和流传的过程。孙悟空源头是山西,但流传的过程中,到了淮安可能把淮河水神的故事也加了进去。现在提倡学术自由,谁都不应该过分强调以自己为主。

  不过,在他眼中,孙悟空形象具有土生土长的“中国特色”,既不是印度神猴“哈努曼”的化身;也不是淮涡水神“无支祁”的变体。而是纯纯粹粹、地地道道的中国儒家人生哲学和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珍贵产物。

  孙大圣户籍之争

  一:江苏说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乃淮安人,学界最早认可的花果山原型就是连云港近郊云台山,山上奇峰异石迭起,飞瀑流泉,花果飘香,还有水帘洞、八戒石、九龙桥、南天门、三元宫等景观。连云港开发的花果山景区也是按《西游记》的描写步步设置打造,是国内最早打出花果山招牌的旅游景点。

  二:福建说

  1980年,日本北海道大学学者中野美代子首次提出“孙悟空护送唐僧西天取经”传说源于福建,当时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2006年考古工作者在元代建筑宝山寺偶然发现双圣庙,同时供奉“齐天大圣”和“通天大圣”两位神灵。顺昌县博物馆馆长王益民由此把孙悟空的“户籍地”锁定在了福建南平市顺昌县。

  三:甘肃说

  哈尔滨师范大学张锦池对甘肃榆林石窟中的壁画《唐僧取经图》进行研究后发现,壁画中一位紧随唐僧的尖嘴猴腮的“胡人”,图中的猴形人即孙悟空原型,名叫石磐陀,就是唐三藏收取的胡人弟子,其家乡在今甘肃省安西县锁阳城一带,所以孙悟空应该是甘肃人。

  四:山东说

  2006年年初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的博士生导师杜贵晨教授在经研究后声称:“孙悟空是山东人,花果山的原型是泰山。”杜贵晨的根据是《西游记》中所提到的一些具体地名,如“傲来国”、“晒经石”、“奈何桥”、“南天门”、“地府”等,都可以在泰山上找到,并且大多都是泰山所独有的。

  五:河南说

  2006年10月12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者,在个人博客中发表了文章《孙悟空原来是河南“人”》的声明。张者说《西游记》的吴承恩在明嘉靖年间,曾在桐柏山邻县的新野做过县令,期间多次到桐柏山游览,他赞同鲁迅“巫支祁就是孙悟空的原型”的说法。

    深圳商报   记者 杨青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