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工眼中的战俘工友:饮食很差但注重锻炼——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劳工眼中的战俘工友:饮食很差但注重锻炼
2010年06月23日 17:30 来源:沈阳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当年的“266号”尼尔
战俘穿的“连身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当年,他是盟军战俘的小工友,耄耋李立水讲述

  我眼中的战俘工友

  李立水老人今年86岁了,他很可能是最后一位健在的曾在MKK(日本人的“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英文缩写简称)“工作”过的中国劳工,其他见证者在这几年相继沉寂,如今只剩李立水一人面对媒体,捕捉着脑海中这段历史的原始记忆。

  来到MKK当“小博役”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7月15日,日本人就来到了李立水家乡的村子。在李立水的记忆中,“从那以后,原来的生活就被改变了。白天,日本人骑着大洋马进村巡视,耀武扬威,无所不为。晚上,八路军摸黑进村,组织抗日活动,领着老百姓扒日本人的铁路……”

  1938年,李立水作为家中的长子,他和父亲闯关东来到奉天谋生。此时,沈阳早已沦陷,在日本殖民者的残酷统治下成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军事基地,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日军不断地在沈阳建立各种军工厂。李立水和父亲在“奉天造兵厂”找到了工作。父亲在车间做电工,李立水年纪太小,在车间里当“小博役”(佣人),伺候日本工人的日常生活。父子俩凭着苦干,吃饭不再成为问题,他们寄居在一个亲戚家里,日子似乎慢慢稳定了下来。可惜好景不长,不久,李立水的父亲在工厂意外闯下“大祸”。

  那是在奉天造兵厂的车间,中国工人的周围经常活跃着一群日本小“学徒”。“说是学徒,其实不是,那些日本小孩都是日本大人派来暗中做监工的,中国工人的所有工作情况,日本小孩都向大人们按条报告。自以为是战胜国,车间里的日本孩子优越感很强,也瞧不起中国人。”由于日本孩子态度傲慢,老李和他们的关系一直都很僵硬。一次,因为工作时发生矛盾,一个日本小孩向李立水的父亲瞪眼睛。下班时,老李实在气不过,便偷偷照着那个日本孩子屁股上踢了两脚泄愤。“这事本来没什么,我父亲踢他,他也不敢告诉家长。因为日本人当时觉得,中国是劣等民族,孩子被中国人欺负是很羞耻的事情。如果告诉家长,会被很严厉地训斥。”但事有不巧,踢人的场面恰巧被一个日本大人撞到了,李立水的父亲知道事情暴露,日本人一定不会轻饶他,于是惊恐之下“不辞而别”,第二天跑到了另外一个工厂干活。那家工厂就是MKK。

  父亲走了,儿子还在。第二天,日本监工找到了李立水,大声质问:“你父亲哪去了?”“我不知道。”李立水紧张地回答。“巴嘎!你父亲没了,你能不知道去了哪里么?”日本人很生气,一记耳光重重落在了李立水的脸上。听说儿子被打,李立水的父亲便委托一名工友把李立水接到了自己的身边。

  被严禁与战俘接触

  1942年的春天,李立水正式进入MKK成了学徒工。当年冬天,一大批外国人在日本宪兵的看押下来到MKK,开始与中国劳工一起进行劳役。

  作为战俘营的直属劳役区,此时的MKK已是日军在奉天重要的军需生产单位。MKK于1939年初步建成投产,主要生产自动车床和皮带式普通车床、平面铣床、立式钻床等军用、民用机床,并且根据战争需要同时生产其他军需产品。根据计划,在1942年,MKK只打算通过培训中国工人入厂劳役来满足招工需要,但战争的迫切远远超出了日军的想象,所需工人急剧增长,为了满足需要,战俘营中能使用的盟军战俘被全部派到工厂“工作”。

  战俘被分配到各个车间劳役,李立水的车间有300人,战俘占其中一半。每天,日本人押着战俘从北大营步行来到工厂。有技术的安排从事机械操作,没有技术就进行体力劳动,装货卸货。中国劳工和盟军战俘工作时都穿日本人发的“连身袄”,中国劳工穿白色,战俘们穿军绿色。

  1943年6月,3名美军战俘在中国工友高德纯的帮助下逃跑,事后被抓。李立水还能回忆起当时工厂里的紧张气氛。“一天,我们忽然被要求停止工作,所有人都到工厂外面站队集合。日本人押着3名被抓回来的战俘,让他们在工人里指认,找出究竟是哪个中国工友帮助他们逃跑。我很紧张,生怕被那3个美国战俘误认。可意外的是,3名战俘在当天并没有指认出那个帮助他们逃跑的工人高德纯。但不久日本人还是抓走了高德纯,他被日本人毒打,还被判刑十年。”

  这次逃跑事件后,他们加强了对战俘的监管。劳动期间严禁中国工人和战俘们有任何接触,甚至互相打一个手势也不允许,双方在各自的区域内劳动,连厕所也分开了。很快,日军又在MKK东半里的地方修建了新的“奉天俘虏收容所”。从那以后,李立水每天早上都能看到日本兵押着战俘们穿过战俘营铁丝网包围的狭长通道到工厂去。

  在李立水印象中,战俘们个子都很高,但却极瘦。工作从早8点到晚5点,中午有40分钟的休息时间。

  与战俘在工厂共同劳动

  李立水吃完午饭习惯在工厂里走走,经过盟军战俘的食堂时,他总会偷偷往里面瞥两眼。“和对我们一样,日本人不会给他们大米吃,只给他们吃高粱,而且每次就那么一个小铝缸,稀的加干的,菜和饭放在一起。菜里面有黄豆还有点菜叶。”

  “中国劳工自己带饭盒,下班了可以随便吃,但那群战俘就不行了,日本人给他们什么,他们就得吃什么。”由于经常吃不饱,战俘们有时会偷偷捡中国劳工饭盒里掉出来的花生米,聊以充饥。为了过烟瘾,战俘们还偷偷捡中国劳工丢在地上的烟头。饮食虽然很差,战俘们却很注重个人健康,“每次吃完午饭,战俘们中的一些人会在凳子上压压腿、伸伸腰”。

  一天,学徒张连才告诉李立水,他看到菜农正在往食堂里拉菜,菜车上可能有西红柿。听到“西红柿”这三个字,李立水来了精神,在唾液和“好胜心”鼓动下,他们俩悄悄溜到菜车后面,偷偷把手伸进了车里。可没想到,他们拽出的不是想象中的西红柿,而是几根细长的小黄瓜。李立水有点失望了,出于担心,他拿起黄瓜抬头四处望了望,忽然看到车间里一个美国战俘正眼巴巴地看着他……

  行踪败露了!但好在发现自己的不是日本人,李立水再看那个美国战俘,他的牌号是266,此时正在工作台上操作机器。“也不知道自己当时是咋想的,也许是逞能,日本人不让干什么偏干什么。”李立水抓起两根黄瓜,趁日本看守不注意,迅速扔给了266号战俘。266号心领神会,接瓜在手,立即把黄瓜藏在了工作台下面,然后感激地冲李立水点了点头。

  黄瓜“情缘”与巧克力回忆

  1944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3年后同一天,奉天的上空出现了大批美军B-29轰炸机,工厂周围响起凄厉的空袭警报。李立水眼睁睁看着美军的飞机在天空飞过、投弹。“警报一响,我们立即躲进了事先挖好的‘猫耳洞’,投弹的飞机看起来飞行得并不快,感觉慢慢悠悠的,炸弹都是从天上斜着飞下来的,像一个个黑粑粑,落下来以后,那爆炸声就像是打雷,日本人的防空火炮开始还击……”“轰炸机飞走后,过了一天,日本人组织工人代表去黎明的工厂参观,我被选为代表。一进工厂,好家伙!六颗大炸弹,落下来没响,成了哑弹,被日本人从地里挖出来,炸弹尾翼的风翅还在‘沙沙’地转呢,我吓得后背都凉了。日本人趁机教育我们说,美国人扔炸弹想炸死我们,美国人太坏……”

  转眼到了1945年,李立水发现日本人的情况开始变得越发窘迫。过去,日本人每个月给中国工人发足量的高粱米,但慢慢的高粱米的数量不够了,开始用地瓜充数。不仅如此,日本人自己的饭缸里也不再全是大米,而用高粱米混合。“小鬼子可能要完蛋了!”小道消息在工人们中间悄悄传递。李立水清楚记得1945年8月15日那天的情形,“当天上午我们还在劳动,下午忽然来了通知,要求立即停工。所有日本人都去开会了,回来以后他们都哭丧着脸,然后就是烧资料、图纸……之后又上了3天班,消息终于传开了,厂里的周翻译告诉大家,小日本战败了,投降了!”

  很快,苏军进城,在苏联红军的看管下,MKK的日本俘虏开始拆卸机器,然后装车,运往苏联。盟军战俘完全获得了自由,但由于没有其他地方可住,他们还必须暂时留在战俘营里。每天,美军的飞机都会出现在战俘营上空,为战俘们投递一个个包裹,里面有罐头、衣物、香烟……战俘们的精神状态好多了,脸上也有了笑容,没事的时候,他们三三两两出来散步。

  李立水和父亲失业了,单位不再开工,他们暂时靠给别人维修电器生活,有时也在单位里捡点电器零件,回家维修好,再到市场上卖。有一天,在MKK的门口,李立水又遇到了266号,266号还记得当初那两根黄瓜,为了表达谢意,他兴奋地塞给李立水几块巧克力,还不停地说“OK”。

  一段历史就此尘封,但谁也没想到,当年的两根黄瓜60年后会被重新提及。学者们探寻历史的过程中,找到了李立水,了解到两根黄瓜的故事,帮助李立水找到了当年的266号战俘——他的真实名字叫尼尔,2003年,已经90岁高龄的他还记得当年的两根黄瓜事情,并委托一名美国作家给李立水老人带来一张近照和一封感谢信,说:“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有多么的高兴,因为你还记着关于我的事情!听说你现在身体很好,我十分高兴!我做战俘的事情已经过去那么久了,可现在想起来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我一直记得你给我的黄瓜。现在有很多人可以知道我们的故事了。”

  李立水说,2005年,为了感谢其“人道和勇气”,美国国务院向他颁发了“表扬证书”。

  见习记者 闻达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