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应努力寻找传统节庆与现代生活的平衡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学者:应努力寻找传统节庆与现代生活的平衡点
2010年06月24日 15:16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节日的文化意味和精神内涵在慢慢淡化和消逝。日前,专家学者集聚陕西西安“中华民族七大传统节庆文化论坛”,探讨并努力寻找传统节庆与现代生活的平衡点。

  节日所蕴涵的意义的缺失,是传统节庆文化面临的挑战。我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农耕时代,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和谐理念,是自然法则与生活智慧的高度集中。但是,今天的传统节庆更多地被视为物质享受和假日娱乐,其精神内涵越来越不受重视。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节日失去了信仰的支撑,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最根本的保证是将民间传统转化为民族信仰和公众共识,将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信仰赋予新的内容,创造出新的有生命力的节日。

  当今节庆形式的单一阻碍着节庆文化的发展,过于注重物质形态和流于表面的庆祝方式让传统节日丧失其丰富的文化价值。让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市场主体介入并运作节庆文化,让这种无形的文化蕴含在有形的节庆产品中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北京大学城环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则从“节庆旅游”出发,解读创新对于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他指出,旅游本质的价值就是文化,传统节日应当面向工业化、城市化的社会,面向多民族的文化交流,面向多元化的社区和组织,面向异地异国的流动,面向市场经济。“五个面向”体现了在继承传统文化中“公众参与”的重要作用,而这将缓和西方节日的冲击。

  对于中国如何对外推广传统节日,华东师范大学人文院教授翁敏华提出“不局限于官方”、“不局限于海外大都市”、“不局限于春节”。她强调,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天人合一”世界观的体现,这种与世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使之具有成为世界节日的潜质。因此,在传播和发展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着重依靠民间自发力量,使华侨华人和孔子学院成为中华文明在海外的研究与传播者。

  传统节庆的继承和发扬重在延续其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的流失是中华文明的损失和悲哀,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赋予现代生活的内涵,则是传统节日核心价值的高度体现。 朱 江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