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专家指世界梯田文明遭重创 建议惠农保护梯田

2010年11月14日 01: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红河11月13日电 (记者 史广林)“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梯田的原始劳作方式、低产量、劳动力缺乏等原因,让世界梯田文化都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难题。”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史军超13日在此间召开的首届哈尼梯田大会上表示。

  首届哈尼梯田大会13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幕,吸引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湿地、美国环境署等6个国际机构组织以及中国、美国、法国、泰国、菲律宾等15个国家百余名梯田专家学者。

  史军超介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梯田文明也遭受了重创。当前,许多农民放下手中的犁耙,离开了世代居住的村庄进城打工。导致梯田荒芜,延续千年的梯田文明似乎要消失。

  世居民众的离开对梯田带来的影响还仅仅只是一方面。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苑利称,现代农业给传统梯田农业也带来了巨大冲击。杂交水稻每亩产量达1000多公斤,而梯田单亩稻谷产量不足250公斤。在大面积开展集约化生产的今天,梯田生产方式的落后、浪费大量的物力人力,让梯田保护步履维艰。

  事实上,世界文化遗产——菲律宾伊富高水稻梯田也在遭受着同样的困扰。菲律宾伊富高省原省长泰迪·巴古勒坦言,由于梯田面积缩减、外来生物入侵、管理不善等原因,伊富高水稻梯田面临被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除名的危险。“年轻人大都在接受教育后去城市打工、就业或者出国,不愿再回到农村了,农村只剩下老人。”

  史军超说,在对红河哈尼梯田的实地察看中,中外专家看到的是广袤的大山上,没有一块梯田被放荒,没有一座村寨被抛弃。由于哈尼族、彝族等梯田主人们的勤劳,以及中国政府的有力管理和巨大投入,梯田在红河大地上依然生机勃勃。

  2000年以来,红河州为了更好地保护哈尼梯田文化,于2000年就将哈尼梯田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随后,红河州出台了哈尼梯田管理办法和保护总体规划等法规文件,依法对哈尼梯田核心区进行保护管理,维护了哈尼梯田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目前,哈尼梯田已进入中国“申遗”预备名单的第一梯队。

  在哈尼梯田知名度不断提高和旅游业日益发达下,史军超亦提醒,梯田旅游必须保证其收益惠及梯田文化的创建者、所有者——农民。他认为,哈尼梯田“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可以弥合对生态破坏的创伤,但是最终还应让农民受惠,使得他们真正愿意回到田地里,让哈尼梯田世世代代传递下去。(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巫峰】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