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浙江台州开掘蓝色富矿 英雄岛大陈再抒峥嵘篇章

2010年11月20日 13: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台州11月20日电(记者 柴燕菲 赵晔娇)“十二五”规划建议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蔚蓝海洋再次成为聚焦点。星罗密布的海岛无疑是浙江强势跨入海洋经济时代的最好切入点。在台州椒江东侧的“英雄岛”——大陈岛,在综合开发“蓝色富矿”的道路上,再次抒写新时代的峥嵘篇章。

  大陈群岛是台州唯一的一个海上建制镇,被誉为东海明珠。这个烙满了红色记忆的海岛,在海洋开发的时代潮流中,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大陈岛开发建设大有可为”的殷切希望中,开始了新一轮的审时度势。

  “1956年至1960年,400多名热血青年前赴后继投身大陈岛,豪情满怀,干劲冲天,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海岛垦荒和建设事业。昔日荒岛正按照‘生态岛、休闲岛和能源岛;海洋生态渔业基地、海岛旅游休闲基地、石油储运和风力发电基地’的新规划,充分发挥垦荒精神,朝着‘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的目标扬帆起航。”台州市椒江区委书记王建平满怀豪情。

  “白色风车”呼呼声响 新能源发展提档加速

  澎湃的潮水,拂面而过的风,金光四射的阳光,这些自然现象背后,蕴藏着新能源运用与发展的无限潜力。经过多年发展,台州初步形成了潮汐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能源产业布局。

  风能恰恰是大陈岛的拿手好戏。资料显示,早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就开始在大陈岛建立试验风电场。大陈具备良好的开发建设风电场的风能资源,是浙江风能资源最好的区域之一,被国家列为“全国海岛新能源开发示范岛”。

  历经两个小时的航行,当记者登上大陈岛时,超过8级的风力正带动矗立在岛上的34台750千瓦风力发电机有节奏地发出“呼呼”声响,而产生的电流正维系着这个海岛的供电,通过海底电缆源源不断输向另一端的大陆。

  “当风速达到14米/秒的时候,风机可以满负荷运作,一台风机一个小时可发750度电。大陈岛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孙尚权告诉记者,大陈岛蕴藏的风力资源比陆上更喜人。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是岛上的大风期,风力情况良好时,每天能发20万—30万千瓦时左右的电量。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寻求新型、清洁、安全、可靠的可持续能源系统,已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所追求的目标。而地处东南沿海的台州大陈岛兼得山海之利,更具备了发展新能源的自然条件。”台州市椒江区委书记王建平说。

  王建平同时表示,台州市委市政府对风能的青睐,必将在十二五期间助推大陈岛的发展。 “台州的‘十二五新能源发展规划’提出,通过大规模的风能开发和建设,引进国企、外企重点研制2兆瓦级以上陆上风电机组和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制和产业化;争取在风力发电配套设备领域培育一批国际领先的制造企业集群,打造风力发电设备开发制造基地。”

  这意味着台州上马风力项目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优势,还要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在大陈岛居民心中,这是一个绝好的机遇,昔日的小海岛,必将是未来的能源新星。

  从“吃”海到“养”海 再造大陈渔场

  随意漫步在大陈岛上,除了远方呼呼转动的风力发电机,更加多见的就是渔民晒在家门口的海货。

  据悉,大陈渔场曾经是浙江的第二大作业渔场,是渔民传统作业场所,北傍鱼山,南及披山。在以往,由于捕捞强度过大,作为渔业岛,大陈已经不足以养活本岛的居民了。但是,大陈镇的渔业基础还在,这里有30多对钢质渔轮,约400艘张网作业船。

  “不能让‘大陈渔仓’空了。”针对大陈海域渔业资源衰退的局面,整个“十一五”期间,台州市及椒江区两级政府与渔业主管部门围绕生态经济岛的建设,一直在大陈海域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人工鱼礁,并进行黑鲷、鲍鱼、扇贝、乌贼、荔枝螺、贻贝等增殖放流,延缓了大陈的岛礁性鱼、贝、头足类资源的衰退速度,促进了岛上渔民的增收。

  就在11月2日,台州市及椒江区两级政府与渔业主管部门共同出资60多万元,在大陈岛举办了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66.67万尾黑鲷、175万只厚壳贻贝幼苗被放流大海。

  “这些被放流的鱼、贝幼苗都是由政府出资购买的,这真是一项深得民心的活动。”前来参加放流仪式的两位大陈老垦荒队员说,半个世纪前,大陈岛是个死岛,但渔业资源相当丰富,半个世纪后,大陈岛富庶了,渔业资源却枯竭了,他希望这种增殖放流活动能一直持续地进行下去,更好地保护海洋资源。

  “增殖放流确实让我们尝到了甜头。”当天下午2点左右,刚刚出海捕捞归来的渔民郑胜标对记者说,往年在自家门口基本上捕不到什么好鱼,想捕的话要将船开远一点,“今年没那么费劲,近海能捕到不少好的品种。”

  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鱼群游动在大陈岛周边,带来的生态效应开始显现。“多种类的增殖放流可以改善水域生态群落结构,不同的放流种类不仅可以利用天然海域中不同层次的饵料,而且其自身也成为不同鱼类的饵料,从而改善水域生态群落结构,有利于水域生态环境修复。”孙尚权表示。

  “到了鱼汛期,海岛四周千帆云集,桅樯如林,入夜,渔舟唱晚,渔火万千,别有风情。大陈岛正在完成从‘吃海’到‘养海’这一观念的重大转变,实现海洋捕捞业的可持续发展。”王建平说。

  红色记忆洋溢海岛 生态旅游方兴未艾

  站在大陈岛上远眺,但见晴空万里,波光粼粼,几只海鸥在水天交汇处上下翻飞,一艘渔船“突突”地驶过,扬起白浪。对于纷至沓来的游客来说,大陈岛的魅力不仅仅是云淡风轻的海景,也不仅仅是唇齿留香的海味,更多的则是红色年代的特殊回忆,以及休闲的观光体验。

  大陈岛历史神奇,岛上碉堡、水牢、战壕、坑道等战争遗址再现了当年烽火连天的场景,大陈岛青年垦荒队传奇使该岛扬名中外,这里的红色旅游充满了怀旧而催人向上的韵味;在岛上星罗密布的民居村落、文物胜迹、革命遗址,使得这里的特色度假旅游独树一帜;至今保存完整的传统海港渔村,无疑是一个靓丽的风景;而与台湾一脉相承的历史,也让不少老人重新踏上这片土地,寻找旧日的踪影。

  据统计,来大陈岛的旅游人数,已从5年前的2.6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8万余人。2009年,大陈做了一份海岛游规划(2009-2025年)。根据目标,海岛游远期规划有望吸引30万人次,近期规划10万人次。以平均每人消费500元算,大约有5000万元的收入将流入海岛人民的腰包。

  “大陈岛的旅游以海滨风光为背景、多元文化为特色、休闲度假为时尚、渔村风情为亮点。”王建平告诉记者,“大陈将牢牢抓住环保这条主线,定位‘生态岛’,念好‘山海经’, 把文化融入山海自然风光,把旅游资源转为产品推向市场,让这个渔岛成为众人神往之地。”

  从昔日荒岛,到如今景观奇绝、海产丰盈、人文底蕴独特的黄金旅游岛,这颗东海明珠已经赶上快车道,“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特别是浙江作为海洋资源大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要求。”2010年9月2日,浙江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在台州考察沿海大开发建设时,对蓝色经济寄予了厚望。(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庄百万】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