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未来5到10年四川将再建1000个地震烈度速报站

2010年11月24日 11:05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四川)省地震局周荣军解读《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

  四川作为多地震省份,未来5到10年在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等方面将有怎样的具体应对措施和准备呢?昨日(23日),备受关注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下简称《意见》)挂上了四川防震减灾网。《意见》中明确提出在2015年前或2020年前,我省在监测、速报、预测等方面的建设目标。

  对普通人来说,更关注这些台网具体有什么作用?可能建在哪儿,为什么如此选址?昨日下午,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副院长周荣军对《意见》中部分内容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2.0级“升”到1.5级

  《意见》提到,到2015年基本建成多学科、多手段、覆盖全省的综合观测系统;我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能监测1.5级以上地震,其他地区能监测2.0级以上地震。

  解读: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分为国家和省级两种,根据地震活动相对规律,每年可能会有所调整。在四川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譬如龙门山、康定、川甘青交界等地,通过加密台网,这些重点区都实现监测1.5级及以上地震,而目前我省主要在成都、自贡、西昌能实现。

  “台网越密集,定位就会越好。震级测得越小,数据就越丰富,这对科研意义重大。”周荣军说,譬如监测认定,四川某地在未来10到20年地震可能性高,那这地区就重点监视,采集的地震数据震级越低,对预报地震的研究就越有用。

  关键词:地震构造带探测

  《意见》提到,制定实施全省地震构造带探测计划,省地震部门要会同有关单位抓紧完成全省大比例尺地震活动断层填图和水库大坝地震地质背景探测。

  解读:周荣军说,这个大比例是50000比1。我省上世纪80年代在鲜水河、安宁河做了部分工作,这次《意见》就是要做更多区域的探测,用来做断裂分析,分析哪一带地震发生可能性大。我省水库水坝众多,《意见》提出对其的地震探测具有四川特色。

  关键词:地震救援队伍

  《意见》提到:整合应急救援力量,加强以公安消防队伍及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训练,提高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通信、矿山、水利、危险化学品等相关行业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抗震救灾能力。于2011年底前,各市州至少建成一支具备地震灾害救援能力的专业救援队伍。

  解读:周荣军说,《意见》中明确规定了要提升基础设施抗震保障能力。一支专业的地震救援队伍,可以最大限度挽救生命减少损失,这在汶川地震救援中体现得很明显。

  关键词:地震烈度速报网

  《意见》提到,在全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初步建成地震烈度速报网,20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新建测震台站50个、前兆台站60个,建成烈度速报台站1000个,建立流动观测台网,在成都试点推进建设地震预警示范工程。到2020年,建成覆盖全省的立体地震监测网络和较为完善的预警系统,地震监测能力、速报能力、预测预警能力显著增强,力争做出有减灾实效的短期预报或临震预报。

  解读:烈度速报台工程意义很强,对老百姓很重要,因为它就是要很快说出:哪里地震更厉害,破坏更严重。汶川地震时,汶川烈度速报台发挥了作用,而青川速报台不够多,结果开始时青川通讯中断,具体灾情都没法知道。

  “它就是告诉我们,地震发生时最该先去哪里救灾。但目前,四川速报台站还是偏少。”周荣军说,目前四川有速报台站220个,不久前成都又新建1个。再建1000个,形象地说,就是让地震烈度报网的密度明显加大,做个形象比喻,就是由“西瓜籽”变成“向日葵籽”,在四川境内的分布更密集了,就会更为准确,实现20分钟就准确告知最该先去哪里救灾。

  测震台和前兆台的密度在今后几年也将进一步加大。通过覆盖加密,测震台精度更高,这些测震台一般会选在稳定性好的基岩上面。而观测诸如水温变化、水位变化等现象的前兆台,密度增加后获取信息量更多,对科研预报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家地震预报实验场

  《意见》提到,大力推进地震预测理论、方法和技术创新,积极争取在我省建立国家地震预报实验场。

  解读:在这之前,我国在滇西建有一个国家地震预报实验场,那里是地震多发带。国家地震预报实验场就是野外的地震国家实验室,就是把最尖端的前兆台、测震台、强震台,还有声控物探等各种先进技术全用上,在一段时间内探索哪些真正对地震预报有用。

  若在四川建设,最可能建在哪里?周荣军说,争取在我省建立国家地震预报实验场意义重大。一般会选地震多发区域,在一个区域内地震多发,才能采集各种数据进行分析。他认为,建在川西高原的可能性较大。

  关键词:应急避难场所

  《意见》提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本地区建设规划。学校、医院、影剧院、商场、酒店、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要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配备必要的救生避险设施。

  解读:周荣军表示,《意见》中对各地因地制宜,利用公共设施做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可在地震发生时更有效组织救援。(李逢春 侯婷婷)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