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温州以东方传统种植模式造标准碳汇林

2010年11月25日 11: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温州11月25日电 (记者 李飞云)温州人喜时尚,最近两年出现的热门词汇“低碳”、“碳汇造林”,当大多数中国人还处在宣传概念的时候,温州人已经开始行动,建“零排放”市场、“零排放”小区、“碳汇造林”等,再赶世界潮流,并表示要以东方的传统种植模式造世界标准的碳汇林。

  温州市林业局局长徐顺东日前接受记者采访表示,自2008年11月,温州成立中国第一个地级市的中国绿色碳基金专项基金,经两年时间运作,现基金已经筹备1800多万元,建成3万多亩的林业碳汇项目区,在文成县玉壶镇建立了中国首个森林经营增汇项目,同时率先制定森林增汇项目的技术操作规程。

  徐顺东表示如果纯粹按照西方的种植模式,则不适宜在中国的基层林业推广,“邀请外国或外地专家来植树,人员成本太高,这不符合低碳的理念,因此,我们需要有自己的标准,”他说,由于东西方传统的种植习惯不同,“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碳汇林标准来种植,然而中国发展碳汇林的空间广阔,同时还拥有劳动力的优势,所以,我们可以制订自己的标准。”徐顺东说,他们现在正努力以温州的实践为中国“碳汇”标准化的制定提供参考,其标准包含碳汇造林和碳交易。

  碳汇造林需有三可:可测量、可估算、可监测。

  “目前在造林的技术上,我们以自己传统的种植模式,毫无问题,在监测上,如今可以与有监测资格的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徐顺东表示,温州森林资源丰富,乡土树种1200多种,其中许多树种非常适宜用于发展碳汇林,由于温州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将林地种植旱粮,而后抛荒至今的坡耕地金百万亩,符合碳汇造林要求的宜林地充足。

  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营造的第一片碳汇林位于温州苍南观美镇,3700亩的林地,郁郁葱葱,一些树已经长至六七米高,林地的负责人蔡晖告诉记者,为实现低碳,他的林地日常工作都是雇用当地农民完成的,“除一次草,一片林子要雇十几个农民作业一周才能完成,虽然进度慢,但主要是不动用大型机械。碳汇林的作用就是吸收二氧化碳,不能在这过程中再增加排放。”(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吴歆】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