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坠楼”惨剧频发 拿什么拯救“不快乐的孩子”?

2011年07月06日 15:4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个10个月大的男婴从14楼被抛下,生生摔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上,当场死亡。做出这一举动的,居然是孩子的父亲,而无辜婴儿被抛下的原因则是这对年轻的夫妻发生争吵之后,疑似患有精神疾病的父亲丧失了理智。日前发生在上海闵行区的这一惊人惨剧,让人扼腕,更令人深思。

  事实上,上海连日来已连续发生多起因年轻家庭的婚姻矛盾而酿成的“坠楼”惨剧。是什么样的压力让这些年轻的夫妇不堪重负而走向极端?对于年轻人群的心理压力,该以何种途径进行引导和释放?

  年轻家庭矛盾引发“坠楼”惨剧近期连发

  3日下午,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一高档住宅小区内,一对“80后”年轻夫妻发生争吵,丈夫朱某一气之下将自己10个月大的儿子从14楼抛出楼外,直接坠地的婴儿被摔在坚硬的水泥地上,当场死亡。随后,这名男子割腕自杀,但被民警所救。

  据事发小区的居民反映,朱某毕业于上海某知名高校,在一家国企工作,其妻子在银行就职。近来,这对年轻夫妻经常发生争吵,悲剧发生之前,有邻居听到这个年轻的家庭再次发生争吵。

  尽管割腕自尽的朱某被送往医院抢救后没有生命危险,但一个鲜活的婴儿生命却从此终结。目前,警方已开展这一案件的相关调查。朱某的父母称其抑郁,目前警方也在对其进行精神鉴定。

  事实上,仅在最近十来天,上海已经发生多起因为年轻家庭的纠纷而造成的“坠楼”惨剧。如6月24日傍晚,上海浦东张杨路一住宅楼,一对年轻夫妇先后坠楼身亡,妻子还怀有6个月的身孕。据介绍,惨剧发生前这对夫妇爆发过激烈争吵,丈夫先从楼上坠落,妻子奔下楼发现丈夫身亡后,返回从11楼跳下。

  7月1日,上海浦东东陆路一住宅楼内,一名女子从高楼坠下当场身亡。这名女子据称不久前刚生产,而引发悲剧的原因同样是家庭矛盾……

  文军说,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将生活的意义狭窄到钱、情,而忽略了生活和生命当中更多的追求,一旦物质和情感遭遇挫折,就很容易产生挫折感。经过一段时间的积压,他们的某个行为就会突然爆发。这种看似冲动的举动其实是和他们内心一段时间的紧张、压抑等情绪积累有关系,所以很多人在产生极端行为的时候都不知不觉,而事后又格外悔恨。

  年青一代迷茫和抑郁的原因,可能还因为缺少健康的人生追求。“特别是一些‘80后’在网络和电子游戏的暴力熏陶下长大,潜移默化地把生命的价值看淡了,缺乏对生命的敬畏,所以才在生命面前走向极端。”上海市妇女干部学院副教授、家庭婚姻专家周美珍分析说,“当然,因为是独生子女一代,这些年轻人又在心理上比较孤独,一旦遇到不能承担的事情,特别是突然感觉到担负不起家庭的重担,就容易产生绝望情绪。”

  除此之外,一些年轻人心理脆弱、容易走极端,也和当前一些教育观念有关系。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时进指出,属于独生子女一代的年轻人,大多承担着父辈乃至祖辈所未尽的理想,“加上他们又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成长起来,留下了不少家庭问题的病根子,为了所谓的‘家族荣耀’而不顾自己的实际和感受,一味忍受,缺乏沟通、缺乏抒发,心理疾病就这样慢慢积蓄而成。”

  年青一代需“变脆为韧”学会减压

  文军认为,不应该用“垮掉的一代”“泡沫的一代”去形容这个差异化的年轻群体,“造成他们的悲观情绪、生活压力、安全感缺失等等,都是有时代因素的,包容和理解这个群体的个性化、差异化,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助于缓解他们的这些焦虑。”

  专家呼吁,要避免年轻家庭的类似悲剧,应该让年青一代由脆弱向更加坚韧成长,学会寻找渠道为自己减压。

  例如增强社会层面的心理干预,加快心理指导和服务机构的建设,就十分必要,正如孙时进所言:“年轻人的婚姻家庭问题,不仅仅需要依靠道德、法制教育,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以前受‘家丑不可外扬’等陈旧观念的影响,忽略了这方面的工作,现在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他建议,可以由政府出资、妇联牵头,组织高校和社会机构的专家、志愿者组建专门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通过网络、社区等进行普及宣传、教育、服务,“虽然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但对国家、人民的幸福指数提升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类似的心理服务机构,应该在企业、单位内普遍设立,在企业文化、人际交往层面更加关注团队的亲近和员工间的相互照应,及时掌握员工的异常情绪,适时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

  与此同时,社会也应该扭转对心理健康的误解,鼓励人们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尤其是高压人群,很容易患上抑郁、焦虑等神经性症状。”周美珍说,“现在很多人对心理医生的建议都不以为然,不知道病情的严重性,这种观念必须转变,尤其是一些男性,更需在婚姻家庭、情感健康方面遇到问题时多多咨询。”

  周美珍还提醒年轻人自我检测精神状况,“如果发现自己持续两周以上失眠、早晨起来比晚上更累、没有行动力、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就需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因为这些是长期体力、脑力透支释放的信号,需要及时休息调节,以保持心态健康。”(记者罗争光、俞菀、周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