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不廉物不美”,家长自然不待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价不廉物不美”,家长自然不待见

2010年06月30日 14:07 来源:新闻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胡笑言

  28日,南京市江宁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该区中小学学生新款学生装、学生鞋已完成研发、核价工作,从今年秋季开学,全区60所中小学校、8万余名中小学生将统一换上新款学生装。据悉,其中最贵的校服是高中生的春秋装,价格达到325元/套(6月29日《扬子晚报》)。

  这则新闻一出,网上质疑声四起。 “被自愿”、“猫腻”、“利益”这些词语一股脑儿地涌现出来。有网友指出,政府部门直接与服装生意沾边,是不务正业。更有家长质疑,300多元一套的校服背后是否存在利益冲动?

  事实上,推广校服本该是件好事情——校服最早出现在日本,当时的战争导致部分家庭生活艰难,学校为了使出身于这样家庭的学生不会因为自己家庭困难而产生自卑感,同时也不使那些家里生活条件好的学生在学校炫耀,于是规定每个学生上学的时候必须穿着相同的衣服。后来这种观念被大多数学校所接纳,纷纷规定学生穿着同样的衣服上学。有资料显示,在过去10年,美国购买和定制校服的学校增加了1倍,且大受美国父母的青睐。

  何以有着“美好本意”的校服到了中国却成了人人喊打的 “过街老鼠”? 或许还要从校服诞生之初说起。首先校服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平民血统,即它该是心向生活艰难的家庭的,因此“价廉”该是校服最原始的属性之一。据了解,校服过去10年“热”遍美国的首要原因,就是许多校服厂商的报价往往比市场价便宜一半以上。反观我国的校服,近年我们常常能听到“某校服质量太差、价格太贵”、“某中学校长吃几十万校服回扣被抓”、“某贫困山区学生临毕业又被迫购买几套校服”等负面新闻,以至于2008年10月,为了斩断腐败分子伸向校服的黑手,河北省甚至拟立法禁止学校强制学生购买校服。

  而今,要求购买校服的机构从单个的学校升级成了区级单位,从这个意义上说,“升级”牵动到老百姓的神经也便在情理之中,毕竟8万人的市场不是一个小数目。换作是一个十多个人的班级,肯定没有这样的轰动效应。

  其次,中国不少学生和家长对统一校服之所以产生抵触情绪,还因为他们在校服面前没有丝毫自由选择权。不可否认,我们几乎没看见过学生、家长、教师、服装专家们能坐下来,一起讨论校服,对校服的样式风格提出点整改意见。

  因此,在笔者看来,中国学生及其父母反对的不是校服,而是反对强行收费和常见的“价不廉物不美”的状况。鉴于此,教育等有关部门应加强工作思路和方式的改进,把围绕校服的权力下放,至少还给学生点主动权。在这个信仰“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时代,留点参与权给学生。

参与互动(0)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