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不能用“道德之刀”问斩语文教材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重庆日报:不能用“道德之刀”问斩语文教材

2010年07月07日 10:42 来源:重庆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最近几年,兴起了一股风———修改中学语文教材,先是把鲁迅的名著一篇篇拿下,接着是一些老作家的作品纷纷“落马”,今年,轮到了“五四”以来的经典散文名篇朱自清的《背影》。

  当然,语文课程需要不断修订完善,需要与时代同步,但是,修改的目的是去芜存菁,是优中选优,而不是对经典作品来“辕门问斩”。

  有人说鲁迅的作品,过于晦涩、尖刻、老气,因而已“过时”了,不适合现在的青少年;让《背影》出局的原因是,文中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让《狼牙山五壮士》“沉没”的原因是,现在和平与发展是全球大趋势,应该让战争淡出人们的视野,何况,他们最后跳崖牺牲,不人性化……

  什么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就是!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老故事,有人到书店里买书,要求是“没有爱情,没有凶杀,没有故事,没有女人,没有情节,没有悬念”。结果,营业员按照他的要求,给他拿来书———《火车客运时刻表》。于是,笔者想到,这些修订中学语文教材的人,是否就是那个传说中购买《火车客运时刻表》的人,按照“六个没有”的要求,把教材搞得纯洁无瑕,把语言搞得干巴无趣,才算达到了他的要求。

  如果顺着这些人的思路,中学语文课可以不学,也可以不教,随便打开课本,就可以找出毛病。例如人教版语文中,白居易的《琵琶行》,写了一个京城长安,老文工团琵琶演奏员、欢场三陪女的故事,作者没有鲜明的政治立场,跟这些不三不四人搞暧昧,有损文化人的“斯文”;卡夫卡的《变形记》,不是写人变成一个小虫的故事吗,这些事情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这样的作品会影响青少年正常的身心健康……

  当然,如果按照修改中学语文教材这些道德家的标准,文学就不要存在了。《西游记》宣传了神鬼妖邪,《三国演义》讲的是尔虞我诈,《红楼梦》宣传了男欢女爱的小资情调,再说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都是十四五岁的“未成年人”,这样的作品,岂不是引导青少年早恋吗?

  鲁迅先生评《红楼梦》时曾经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可见,对待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不是怎么改的问题,而是怎么看的问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文学也是如此,人们欣赏作品时,总是说要好看,能够吸引人,有文采,能够发人深省。但是,在修改中学语文教材时,为什么把学生当成“弱智”,以为学生“很傻很天真”,教材“很黄很暴力”。其实,不是教材问题,不是学生问题,关键是那些“专家”,要摘下评判家的眼镜,放下道学家的刀子,要有一颗平常心,以一个普通读者的眼光来审视教材和作品,而不要动不动就想“开刀问斩”。蔡正奋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