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招生更应带头响应号召维护均衡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名校招生更应带头响应号召维护均衡

2010年07月13日 10:5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教育部要求部属高校减少属地招生计划,向生源众多的中西部地区倾斜。

  记者11日从北京大学获悉,北大2010年在京录取工作结束,今年北大实际在京招收368人,比招生计划大幅扩招44%。而正在录取中的清华大学也表示,由于高分考生报考集中,今年肯定在北京扩招。(7月12日《新京报》)

  如果招生总数没有大变化,这对北京学生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对其他省份考生来说,则是个坏消息。今年高考前,教育部负责人透露,为推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教育部直属高校共减少属地招生名额6000个,分配给河南、安徽等中西部地区。此前,根据北大清华公布的招生计划,两校在北京招生人数有所减少,其中北大计划招生256人,减幅12%;清华计划招生243人,减幅10%。北大清华缩减在京招生计划,可以看做贯彻教育部的要求,同时也可能是基于北京考生人数减少的现实:据统计,2010年,北京考生人数比上年减少了20%,因此,按计划招生,仍能保证两校对北京生源录取率的增长。

  不过,招生计划原来是不能当真的。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或者根本就是用来敷衍上级和糊弄公众的。一位清华招生人员说了实话,“招生计划和实际招生人数是两回事,从往年情况看,北大清华年年都在北京大幅扩招。”只是今年北大扩招幅度更大,达到了44%!请注意,这些招生数据中,并不包括获得自主招生资格、从而获得分数优惠的考生,这类考生并不计入分省招生计划──而在有机会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显然更多是北京等大城市的孩子。这或许就是温总理发现“大学里农村学生比重在下降”的秘密所在。

  在报考人数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又大幅扩招本地生源,这显然与招生公平的目标背道而驰,在这方面,北大清华起到了不好的示范作用。北大清华虽然在北京,但一不是地方大学,二不是私立高校,而是属于全国的公立名校,招生名额分配如此厚此薄彼,是对其他生源大省学生的歧视。

  北大清华在京大幅扩招的理由,据说是“考生报考踊跃,生源质量优秀”,在各省份指标严重不均的情况下,这样的理由似难服人。难道外地考生不想上北大清华,所以报考不够“踊跃”?如果拿生源质量说事,则有点像幽默。不能否认,北京等大城市的孩子视野开阔、经多见广,综合素质可能会高一些,但素质是很难量化的,而且已经在自主招生中有了体现。更何况,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外地学生学习能力更差,或者更不容易成才。北大校长周其凤也曾以亲身经历说明,农村孩子不一定素质低,“吃苦耐劳,尊重别人,知道感恩,这是比会背一些诗歌,多解一道数学题更高的素质”。

  既然是高考,就需要一个统一的选拔标准,那就是分数。而北京等地高考时独立出题、独立判卷,自己跟自己比,如何证明比外地学生质量高?前几天在饭桌上碰到一位来自某生源大省的朋友,孩子刚刚参加完高考,对招生不公平深有体会,他有个比喻很形象:“大家都在一起喝酒,你们北京人喝啤酒,我们河南人喝白酒,你们喝一斤,我们喝八两,就说我们素质没你们高,打死我们也不服气!”

  名校更愿意招本地学生,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真想选出更多高素质的生源;二是为向所在地方示好,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前者难以证明,后者则有迹可寻。问题出在哪儿,不是很清楚吗?所在地政府,确实为大学提供了不少方便和支持,但这其实已经通过名校对地方竞争力的提升、人才集中的智力支持、毕业生的辐射作用等给予了“回报”,不应在招生上继续“损不足而奉有余”,制造更大的不公平。

  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很多生源大省对此早有怨言。前年两会上,来自河南的人大代表曾就此联名提出质询案。教育部要求部属高校减少属地招生计划,向生源众多的中西部地区倾斜,可能是一种交代,也是对这种情绪的安抚。但实际的招生情况,可能并不是这么回事。其他高校的情况不清楚,但国人仰望的北大清华尚且如此,令人叹息。 丁永勋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