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财务分担 破解入学瓶颈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实施财务分担 破解入学瓶颈

2010年07月15日 10:21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实施积分制入学是在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同时,引导流动人口向市民所要求的素质过渡,这也是在公共资源不足的前提下,让符合条件的群体最先融入城市。

  ●破解目前地方财政的困境,充分调动地方解决流动人口民生问题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国家、省、市共建模式,探索解决流动人口子女进城入学、入户等瓶颈问题,实施各级政府财政分担机制。

  实施积分制入学是在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同时,引导流动人口向市民所要求的素质过渡。因此,它不只是单纯解决入学的一套方案,它的最终目标指向入户。也就是说,积分制在公共资源不足的前提下,让符合条件的群体最先融入城市。

  “可以说,流动人口积分入学、入户制在一定程度上正视了珠三角地区人口红利消失的现实,而这也是今后一段时间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瓶颈。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成为城乡建设舞台的主角。由于生活环境、知识文化各方面的原因,新生代农民工在技能素质、思想观念上都不同于他们的父辈,他们更加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并获得城市认同,更加渴望转变为市民,在城市稳定地工作、生活。”中山市教育局局长刘传沛说,“解决流动人口入户、子女入学等民生问题,其实和企业发展是一个道理,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在没有选择对明确的方向以前,单纯谈速度没有太大意义。”

  但是,现阶段的地方财力能否有效支撑这个体系的实施,依然是中山市的最大疑问。刘传沛认为,积分制是在现阶段国情下解决流动人口城市生存发展的一种相对科学务实的办法。理论上,解决流动人口问题,可以借助退还土地、建设农民工集中配套社区、在珠三角共享积分、发行农民工子女教育券等方式,但关键是要有财力支撑。而要破解目前地方财政的困境,充分调动地方解决流动人口民生问题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国家、省、市共建模式,探索解决流动人口子女进城入学、入户等瓶颈问题,实施各级政府财政分担机制。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就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中央明确提出了“两为主”的方针,但从近几年政策落实现状来看,“流出地”和“流入地”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使一些本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没有真正落实。不少劳务“流出地”政府认为:“我们的劳动人口为经济发达地区服务,没有为我们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财富,他们的民生问题应该由‘流入地’政府负责”;也有“流出地”政府认为:“我们的教育投入是按照户籍人口中适龄人头数投下去的,学校留足了学位,但家长带着孩子去了外地打工,我们的教育资源大量闲置。”……而“流入地”政府也颇感委屈:“虽然流动人口为我们城市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我们在城市土地、教育资源原本紧张的情况下,还要拿出相当部分财力、物力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流出地’政府完全没有为他们的户籍人口尽到责任。”

  对此,刘传沛认为,实施各级政府财政分担机制,既可以结束当前各方争论,又有利于各方群策群力解开流动人口的民生困局。刘传沛建议,中央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义务教育段学生的培养成本,测算流动人口子女的投入基准,按照这个基准,中央再拟定一个各级政府的成本分担标准。比如,中央财政按一定比例,以直补方式补贴一部分,“流出地”省级财政和“流入地”省级财政分别承担一部分,“流入地”政府最后再补充一部分。对于“流出地”政府所担心的“本地教育资源闲置”问题,可以由劳务输出地的省级政府依照本地实际受教育人口,重新制定本地教育的投入总额,这样,既解决了“流出地”教育资源大量闲置问题,又切实解决了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题,也充分调动了各方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还有效缓解了“流入地”的财政压力,为问题的最终解决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柯进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