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录取状元数据冲突 国人"状元"情结何时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北大清华录取状元数据冲突 国人"状元"情结何时了

2010年07月22日 16:50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20分报道,7月17号,北大公布,除两成报考香港高校外,今年高考六成以上文理状元被北大录取。仅仅两天后,清华大学公布,录取了九成的理科状元和三成的文科状元,总数连续第四年位列全国高校榜首。

  显然,两校录取的状元相加,比例已远远大于100%。多出来的状元是怎样产生的,专家又如何看待“状元”似乎剪不断、理还乱的这个问题?

  随着高考录取工作的渐次展开,状元们的去向一时之间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清华大学今年录取了文理科状元42人,而此前另一所著名高校北京大学表示,除两成报考香港高校外,今年高考六成以上文理状元被北大录取。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总共有68个状元。以此计算却产生了96个状元,多出的状元究竟来自何方呢。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孟芊给出了解释:

  孟芊:所谓状元就是第一名的理解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实考分来计算的,第二种是按照投档分计算的,换句话说实考分基础上加上考生所享有的各种政策性优惠构成的。

  当前,社会上对于高考状元的统计口径有很多,除了实考分和投档分之外,还有所谓的“民族状元”、“自主招生状元”、“保送生编外状元”等多种提法。各种意义的状元家在一起将远远超出68个这个数字。

  孟芊:因为我们国家各个省份的计算方法稍有不同,比如有些省份保送生参加高考的成绩是不参与排队的,有人管他叫编外状元等等,如果把这些特殊情况第一名也加进去的话,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化,这些数据可能会有微小的变化。

  每年夏天都不会缺少“状元”的话题。各地方中学将培养出“高考状元”作为做好的广告,状元数据冲突也就不足为奇了。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认为以上种种正反映出了唯数字论的教育理念:

  熊丙奇:这个学校实际上是用一种数据指标来反应出自己学校的办学政绩,在招生这个方面显然是有多少状元数能够反映出他的招生质量。

  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孟芊也承认“高考状元”现象,实际上是中国中学教育中各种问题的一个集中反映,是值得整个社会深思的:

  孟芊:这个问题包括一考定终身,包括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和美育,也包括应试教育等等,这个都集中体现在高考状元问题现象上。

  正是为了打破高考单一的人才评价模式,建立起多元评价体系,最近几年,我国已经有80所高校实行了自主招生。然而经久不息的“状元”热说明,我们的教育观、人才观还是停留在分数这个硬杠杠上。熊丙奇更是指出,比拼“状元”说明我们的高校不重视人才培养:

  熊丙奇:我国现在一些高校,包括我们顶尖的高校实际上不特别重视人才培养,虽然招生是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如果真正重视人才培养的话,它必须建立起招生培养管理和就业整个的完整体系。对于招生来讲,它必须根据这个学校的培养以及未来这些学生的成才来进行招生标准的调整。

  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高考状元和成才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

  熊丙奇:就是有一句很简单的话就是高考状元不是职场状元,也就是说很多的高考状元他并没有在未来的人生发展或职业生涯中有突出的表现,就连学界也没有多少人成为优秀的学者。

  在熊丙奇看来,大范围推广多元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解决目前顽疾的关键所在:

  熊丙奇:真正建立起多元的评价体系,这就是针对每一个学生所能够拥有的能力和素质来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价,假设我们无法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那么我们的人才评价只能是集中在分数单一的标准之上,所以说对状元的关注和炒作将会持续下去。

  仅仅两所大学招收的状元之和就超出了全国的状元总数,其中或者有人偷换了状元概念,或者夸大了状元数量,其目的无非是炫耀招收的状元多。状元多又怎样?能说明什么?说明学校吸引力大?说明自己的学校比别的学校实力强吗?

  一个大学是否优秀,实在无法用招了多少高考状元来证明。如果能把分数高低当作标准的话,生源好只代表你的原材料好,未必意味着就能加工出好产品来。要比,就比一比学生毕业后的创新能力,比一比教授们的科研成果,比一比谁的人才培养机制更科学。或者就比一比赛艇,甚至搞个年度足球比赛,也强过炫耀这状元数量——似这般竞争层次实在有些低级。(记者 季苏平)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