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坚持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坚持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2)

2010年08月01日 16:1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基于国情的“机会公平”

  记者:《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您认为我们该怎样理解“机会公平”的概念

  严隽琪:《教育规划纲要》有许多涉及教育公平的内容。在提出战略目标时就开宗明义: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对我国来说,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制约教育公平实现的重要因素。造成不均衡的原因主要有:不同地区历史发展水平造成的基础不相同,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与机制约束,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应该历史地、实事求是地看待教育公平问题,应该理性客观地认识到,从来没有抽象的和绝对的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必然是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它的实现程度。

  在我国现阶段的现实国情下,“关键是机会公平”的含义首先就是确保每个孩子“上得起学”,入学无障碍。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促进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尽力扶持社会各类困难和弱势群体,保障他们基本的受教育权利。

  在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义务教育均衡方面,各级政府应贯彻落实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应该至少在这个学段禁用公共财政来设立重点校、重点班。

  因地制宜普及学前教育 重点扶持农村地区

  记者:《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民众对此反响热烈。您认为在现实条件下,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尽快解决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

  严隽琪:随着人民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的数量增多,社会对专业化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但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这就产生了“入园难”、“入园贵”、“入园差”等问题。

  据最新统计,2009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50.9%,学前一年毛入园率也只有74%。而且,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距显著,2007年全国城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55.6%,农村只有35.6%,两者相差20个百分点。

  根据调研,在城市,民众普遍反映入园难、入园贵,最重要原因是公办幼儿园资源不足,其形成背景十分复杂,在经济转型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由单位、集体举办的幼儿园纷纷从原有单位中剥离,被关、停、并、转;一些地方由于对学前教育的性质和作用认识不到位,简单将幼儿园推向市场,减少或停止投入,导致具有较高质量的普惠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越来越少。同时,对民办教育促进也不够。

  在农村,民众主要反映的问题是入园难、入园差。迄今我国中西部农村尚有近40%的乡镇没有一所中心幼儿园,农村学前班、幼儿园布点稀少,有近三分之二的农村幼儿没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同时,在有限的农村幼儿园中,普遍存在着办园条件差、教育质量较低的问题;教师大多缺乏专业培训,极大地制约着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

  因此,普及学前教育需要因地制宜,在城市和农村的重点应有所不同。在城市,我们应立足于供给多元化的格局和需求差异化的现实,形成符合实际的政府、社会和家庭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一方面,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努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面向广大的普通家庭、低收入家庭儿童和流动儿童等各类普通、弱势群体的公办幼儿园;另一方面,要积极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广泛发动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发展学前教育,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总体供给量。

  在农村,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研究建立一种普惠式的新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与保障机制,以政府投入为主、集体经济支持、积极鼓励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和家庭适当分担成本的投入与保障机制,尽快改变农村学前教育少、乱、差的局面,为广大农村儿童提供普惠的、具有基本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同时,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大对贫困、农村地区发展学前教育的支持与转移支付力度。

  我们建议政府抓紧建立和完善对城市困难、弱势群体的扶助机制。

  科学民主的国家决策 中国教育的崭新起点

  记者: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实现新跨越,迈向新台阶,您作为参与者、见证者,有哪些个人感触

  严隽琪:我曾在高校工作过,目前我所在的中国民主促进会也是一个以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政党。应该说,我对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进程,有着十分深切的感触。

  在我看来,1977年恢复高考是我国恢复教育秩序、实现教育强国梦的历史性转折点,中国教育从此翻开新篇章。1985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思想,和以教育体制改革为主要议题,在新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绘制了90年代和新世纪初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蓝图。1994年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对于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发挥了重大影响,中国教育从此走上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从此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巨大成就,我们应该看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做出一系列改变国家命运的战略抉择,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了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转折。

  就在不久前,党中央、国务院根据世情、国情和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再一次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式、任务进行了深刻分析和全面部署。

  紧随这次大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在这部文件近两年的制订过程中,既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和关注,又有各级行政机构的全面参与,既有众多专家学者科研成果的支持,又有社会各界的建言献策。两次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收到意见建议数百万条。文本初稿形成后,先后4次大范围征求意见,进行了约40轮的修改。

  长期以来,我国民众对教育政策制订及其决策过程的参与不够,这次,《教育规划纲要》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交流与协商,为政府、民众、学术界以及媒体的有序参与搭设平台,反映了决策模式的进步。这种科学与民主的精神,是值得高度肯定和继续发扬的。制订过程本身,也可以为今后的改革凝聚共识,积蓄力量。(记者吴晶、刘奕湛)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