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哈佛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2)

2010年08月10日 10:22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学校如是说】

  让全世界都能受益

  对于很多美国名牌大学来说,开放课程已经不是新鲜事。麻省理工学院早在几年前就将绝大多数课程的大纲和课件放到网上,今年还计划将所有1800门课程上线。但课件毕竟是课件,声情并茂的视频更吸引人些,也能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课堂氛围。

  开放式课程的目的,并不是让你修学分、获得学位,只要是对学习感兴趣的人,都有机会获得知识,当然学到多少就全靠自己了。

  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SusanHockfield)女士表示,开放式课件以一种迅速快捷、影响广泛的方式传达了麻省理工学院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进教育的理念。“通过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件,世界各地的教育者和学者都能从我们教师的学术活动中受益,同时也加入到了一个世界性的学习型群体中,大家都一同公开、自由地分享知识与交流思想,并从中获益。”

  【字幕组】

  不图钱只图快乐

  几所名校的无私奉献,惠及了全球的学习者,全世界的人们都在为这些课程的公开欢欣鼓舞。仅在中国,哈佛的“公正”就曾多次登上国内下载网站的首页。在所有的名校公开课中,耶鲁以品质高、种类多最受追捧。进入其官方网站的专门页面,就可以看到所有课程的介绍,像《心理学导论》《哲学:死亡》都是本身在校内就备受好评的大课。

  随着翻译、推广的不断进行,配有中文字幕的课程源源不断地上传到了国内视频网站上。最初关注公开课程的是一些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时至今日,已经有多个字幕组为公开课制作过视频。

  久负盛名的YYets(人人影视)字幕组是最早接手公开课的字幕组之一。

  字幕组负责人梁良说,最开始是从YYets的纪录片翻译组以及到论坛求翻译公开课的网友们那里知道有公开课这个事情。“太专业了,实在不敢接这个招呀!万一功力不够败下阵来,那就丢脸了。”国内也没看到有字幕组敢做,此事暂时搁下。

  今年5月,经不住一家视频网站内容编辑的软磨硬泡,梁良答应接下耶鲁“死亡”课程的翻译工作。

  出乎梁良的意料,视频上传后,网上几百楼的回复,全部都是支持叫好,有些同学都感激得不知道怎么用文字表达了。

  梁良本以为翻译质量会被骂,但大家都觉得还好。“看到这么多的支持,我在思考我们是否需要招募专业人士来专门做开放课程”。

  与翻译美剧、电影相比,严肃的公开课难度更大。字幕组教程组组长小e说,大家必须要查很多资料,才能保证正确性。一集有1000多句,教授用从句比较多,比如文科类欧洲文明,可能会有诗歌翻译等。不过翻译组也有很多“专业组员”,他们有的是研究生,有的是专业从业的人员,“比如《金融市场》,就有专门大学教金融的老师来翻”。

  目前,教程组有超过150位组员工作。根据课程内容分为《金融市场》《哲学:死亡》《古希腊历史简介》《聆听音乐》等11个小组。这些字幕组的人以翻译字幕为乐趣,没有任何金钱上的回报,单纯地为大家服务,享受着“在视频上看到自己名字”的简单快乐。

  小e说,教程组正在筹备德语课程的翻译。这对广大网友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惊喜。

  【国内高校】

  网上课程形式大于内容

  中国的大学也有开放课程吗?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其实像北大、人大等一些名校也有自己的开放式课程,只是效果不佳。众网友称,“不能尽如人意”。

  比如人大有一个名为“网上人大开放课程”的网站,相当于现代远程教育网。用户经过简单的注册后,就可以选择课程开始上课了。记者登录后看到,课程包括管理类、法学类、文学类、经济类、基础类等五大类22门课。

  课程内容也很全面,有课程大纲、讲解、例题分析、相关案例、背景材料,还有试卷供自学者练习。但是,课程全是文字和PPT形式,没有老师、没有学生、没有课堂互动,一节课看下来,未免觉得有些乏味。“和自己看书也没什么不一样”,一位网友留言说,上过一次就够了,觉得很没劲。

  而在北大教学网上,也能找到北大的108门公开课程,与人大相比,北大的公开课程精致许多,还上传了资料图片和视频,甚至还有部分学生作业。不过,缺少了教授的详细讲解,总觉让人遗憾。

  目前,许多国内高校都在自己的网站推出了“精品课程”,这是按照教育部推行的“全国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设置的,将各个学科的优秀课件放在网上。但是,大部分人都在抱怨“不是打不开,就是一堆枯燥的PPT”,形式大于内容,根本没有从听课者的角度考虑过。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