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出国打拼 四千余温州留守儿童渴望亲情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父母出国打拼 四千余温州留守儿童渴望亲情

2010年08月12日 09:25 来源:浙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8岁的陈光旭是温州市侨界留守儿童快乐营七都分营的营员,他已有3年没见到在意大利的母亲了。在温州,像陈光旭这样的侨界留守儿童有4000多人。

  由温州市侨联、温州大学法政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温州市首届侨界留守儿童快乐营,首期共有230多名留守儿童参加。在8月9日的闭营仪式上,他们用节目表达了渴望见到爸爸妈妈的强烈愿望。

  不敢接父母电话

  该快乐营的营员与父母分离的时间平均有3年,与父母分离最久的竟达10多年。来自瓯海丽岙的一名男生在8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去欧洲打拼,直到今年他14岁了,才在暑假出国时见到父母,因为和父母太陌生,他甚至不敢接父母的电话。

  鹿城区七都镇“侨界留守儿童快乐之家”理事长周祥薇介绍,有一次他们组织留守儿童给远在国外的妈妈写母亲节贺卡,有7个孩子写着写着就哭了。

  据温州市侨联统计,在当地一些重点侨乡,留守儿童占儿童人群的比例超过半数。文成县玉壶镇小学的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65%,并呈继续增长趋势。在瓯海区仙岩镇的两所中学和8所小学中,共有留守儿童1441人。

  易产生分离焦虑

  长期与父母分离,儿童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快乐营的志愿者许淑娇说,在与侨界留守儿童朝夕相处1个月的时间里,一件小事令她印象很深刻。

  “这些孩子刚来快乐营时,性格有些暴躁,有一个8岁的小女孩会咬、抓同龄人。直到有一次,我无意间抱了一下这个孩子,发现她温顺多了。”后来,这个小女孩告诉许淑娇,“妈妈很久没有这样抱过我了”。

  缺少亲情的呵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种种思想、行为上的偏差,而且不能及时得到引导和纠正。不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平平,如玉壶中学近些年出现学生成绩下滑现象。

  瓯海区丽岙镇一小老师杜丽君说,大多数侨界留守儿童的作业完成率不高,知识掌握程度偏低。因为打算出国,很多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杜丽君说,这些孩子的父母在外打拼,往往忽略了对孩子的眷顾和教育,她从教多年,只接到过一个留守儿童父母的越洋电话。

  这些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托管,或由亲朋好友监护。“他们包办孩子的衣食住行,却忽略了孩子们心理上的需要和习惯等方面的培养。这些孩子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教育。”温州大学法政学院的教师陈怡说。

  陈怡发现,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孤僻。“祖辈社会活动范围小、朋友圈缺乏,加上不科学的教育观念,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活动能力。一些爷爷奶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甚至还自豪地认为自己的孙子孙女乖,‘打都打不出门’。”

  陈怡说:“大多数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在国外十分辛苦,但除此之外无法形成更深的情感依恋。”

  快乐之家送关爱

  “我们就像失去翅膀的小鸟,特别孤单。”闭营仪式上,孩子们的表演让在场的每个人心酸不已。

  近年来,侨界留守儿童显示出的问题已引起各界关注,当地政府、侨联和爱心人士正以各种方式去关爱他们。

  2007年,在温州市鹿城区七都镇成立的“侨界留守儿童快乐之家”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每到双休日和寒暑假期,“快乐之家”的留守儿童们就会迎来大学生志愿者,与他们一起开展文化补习、文体娱乐和心理辅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周祥薇高兴地说:“有不少父母打电话让我们继续办下去,说以前从不会主动打越洋电话的孩子们,现在经常会打电话给父母。”

  目前,七都的“快乐之家”已在温州瓯海区丽岙镇、瑞安市枫岭乡等地被成功“复制”。

  尽管如此,但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最渴望的依然是父母的亲情呵护。(通讯员 薛新山 尤豆豆 见习记者 徐齐)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