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宝山殡仪馆工作的年轻人:把死者当自己的亲人 (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在八宝山殡仪馆工作的年轻人:把死者当自己的亲人 (2)

2010年08月31日 09:2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生活一切如常

  和记者交谈的时候,杨薇薇一直保持着微笑。

  杨薇薇每天起床闹钟时间定的是4点20分,因为住的地方离单位比较远,路上要花一个多小时乘车。她得在6点赶到殡仪馆,然后一直忙活到下午3点45下班。

  她介绍说,因为一般的业务都在早晨,这也是北方的风俗习惯。“下班回去多数时间就是洗澡、睡觉,因为早上起得早啊。平时周末吃、喝、玩,跟大家一样,没什么太大区别。我们也是人呐,我们又不是怪物。”

  陈晨和许多女生一样,喜欢看书,看动漫,她甚至还喜欢看鬼片。

  “美国拍的恐怖片都很血腥。相比之下,我们天天看到的也就不算什么啦。”她咯咯直笑,“看那个就是纯粹让自己放松一下。”

  陈晨告诉记者,单位会经常开展一些业余活动,包括拔河比赛、运动会、演讲比赛等,年轻人当然在其中最为活跃。五四青年节的时候,单位还组织外出爬山。“都是怕我们心理压力大,通过这些活动来减减压。”她说。

  据八宝山殡仪馆馆长康季坤介绍,因为北方办丧事一般在上午,所以下午的时候,年轻员工也去找同学或朋友,自己去活跃自己。“单位也在作调研,了解怎么调节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一些活动来调节他们的生活。”八宝山殡仪馆有一个职工之家,里面有健身器材和娱乐设施。空闲的时候,不少年轻职工也在里面打羽毛球、踢毽子、跳绳。每隔两个月左右,殡仪馆还会请一些心理老师过来给职工上课。课上,让他们闭上眼睛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诉说自己的压抑。

  杨薇薇说:“从事这个工作,对我谈恋爱也没什么影响。男朋友大学还没毕业,我们是高中同学。他挺理解,也蛮支持我的想法的,对这个职业也没什么避讳。我觉得学殡仪专业,能在八宝山工作,还挺好的。生活一切如常。”

  “朋友的喜筵什么的照样去。”张祺一边笑着,一边甩开手臂,“都什么年代了。”

  “我们也什么衣服都穿,早上来的时候想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都可以,上班的时候换工作服。刚来的时候,我就穿一大红色的上衣,还觉得不好意思,他们告诉我说没事儿,上班换过来就行。我爱穿各种颜色的,红的黑的蓝的都喜欢。”杨薇薇笑着说,“和同学在一起的时候,也没什么。我高中有个特好的朋友,她从事的是婚庆,我和她还开玩笑说,我俩倒好,人生很重要的两件事都让我们给办了。”杨薇薇笑得前仰后合。

  谈到工资,杨薇薇说:“其实没有外边传的那么邪乎,我现在就1000多块,扣完‘五险一金’就只有800块了,我现在也没有什么灰色收入。不过我很快乐。”

  触摸了太多冰冷的遗体,目睹了无数次生离死别,这些年轻人对生命比常人有更深的理解。陈晨说,她最不愿意放哀乐。“每次按开始键的时候,那个心情是最难受的。按一次就送走一个人,不论长幼……”

  “人要好好活着,活着比什么都强,而且还要快快乐乐的。”张祺的想法单纯而简单,“不用太计较一些名利之类的,有的人生前很有钱,有的很有权,有的要什么有什么。最后,还不都是一堆骨灰吗?”

  使命第一,感动常在

  张祺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参与给很多重要人物遗体整过容,其中就包括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8名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

  “任务从上到下都布置下来了,他们信任你才让你做这么重要的工作,所以自己这一环一定不能出错。”张祺说。

  今年1月,给8名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整容的经历,他至今印象深刻。“我们一共6个人完成的这项工作。要让他们很有尊严地和祖国人民见面,很有尊严地离开,挺重大的,而且又是全球直播,所以我们每一个细节都要小心翼翼。”

  他介绍说,由于路上拖延了时间,遗体高度腐烂,都有很大的味道了,脱下他们的衣服都能扯下一层皮来。

  “我们就一起给他们出棺,冲洗,不能让遗体有异味。然后消毒,穿衣,化妆,最后封棺。化妆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因为遗体已经是高度腐烂了。整完容还得把他的衣服都抹平了。入棺的时候哪怕就是一个衣角,一个领带卡不正都得给他弄好。”

  “全球直播的前一天,我们从中午12点开始弄,一直到晚上9点才完成。第二天的告别仪式还得特早就过来,得补妆。那个晚上就几乎没睡,也没敢睡着,因为中间如果要有什么紧急任务,立马就要赶过来。”

  第二天,看着我们整过容的遗体面对那么多的镜头,还有很多领导人的时候,张祺“很有成就感”。

  陈晨也经历过不少国家领导人和社会知名人士的后事。

  她介绍说,国家领导人和知名人士的服务项目跟老百姓的几乎一样,只是有固定的告别仪式。“播音员罗京老师的告别会来了很多群众,我们就得控制好现场。因为群众是没有组织就过来的,如果秩序混乱的话,告别厅就会非常危险。我们引导员组织大家站队,从哪个门进从哪个门出,所有的环节都得细化。”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殡仪馆里的年轻人也有追星情结。

  陈晨说,在八宝山殡仪馆工作能见到很多名人,但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比见名人更重要。“有一年某明星的母亲去世,在那个情况下我肯定不能像宾馆、机场工作人员一样叫着‘哎呀,你看那个谁来了。’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好自己的事情。”

  在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过程中,这几位年轻人的开朗令人印象深刻,也让原本以为沉闷的采访过程笑声不断。当然,这些年轻人也如意料中一般不知不觉讲述起经历的那些生死诀别带给他们的感动。

  “有一次,有个小女孩不幸去世了,她有一个孪生妹妹。看着一个在外面,一个在里面静静地躺着,自己就挺难受的。整完容,我特别给她别了个小发卡。”杨薇薇向记者静静诉说,“以后看着小女孩的遗体,就会觉得挺可惜的。”

  陈晨在她的岗位上也常常感动。“有一次,家属急着要拿骨灰回老家,来得比较晚,跟我说了之后,我跑去火化车间,帮忙协调。当我把骨灰盒拿出来的时候,家里老老少少一大片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就都在我面前跪下了,我赶紧一个一个去扶。家属就是特别感谢我能帮这个忙。”她郑重地说,“在别人最脆弱的时候,我能帮到他们,我就觉得这个职业很神圣。”

  部队复员的董子毅,现在在服务中心引导班工作,主要是全程陪同家属在殡仪馆处理各项事宜,包括组织告别会、焚烧花圈、结账、选骨灰盒等。董子毅说:“去年,有一个普通的告别会。灵车来了之后,我也是照例先看死亡证明和逝者的身份证,然后登记信息。我一看那身份证,去世的人跟我同年同月同日生!我心里咯噔一下,脑子一片空白。我调整了情绪,就跟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为他们服务。临走时,那个女孩的母亲跟我说,‘走了一个女儿,还了我一个儿子’。我哭了。”

  实力派的年轻职工

  据康馆长介绍,八宝山殡仪馆现在各个岗位上都有年轻人,年轻职工与老职工的比例1:2,一共有大约80人。面对这一群充满活力的职工,康馆长坦言,年轻职工确实干得十分出色。

  陈晨认为,年轻职工与老职工之间并不会有一些思想观念上的冲突,而是经常相互学习。“现在电脑系统,学得比较快的肯定是咱们这些青年职工,那老师傅肯定就要向他们问。但老师傅一些处人接待的经验,也特别值得我们来学习。”

  谈到将来,张祺和杨薇薇都对记者表示,想一直干下去。“如果冠冕堂皇地说,这是一份很高尚的工作,而且总是需要有人来做的。往小了说,这里是事业单位,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干吗不干呢?而且在这行,做的时间越长就越吃香,工作经验就慢慢丰富了。”

  张祺认为,八宝山的年轻人都是实力“选手”。“我们这里的年轻人,要是从八宝山出来到别的殡仪馆去工作,绝对都能独挡一面。”他说。

  这些实力“选手”能进入八宝山殡仪馆,也实属不易。

  据康馆长介绍,八宝山殡仪馆每年招聘6到7个人左右,而应聘的人特别多,能最终到殡仪馆工作的都是要经过层层选拔的。

  “现在社会应聘非常多,比如今年全部招了30多个人,有200多人报名,而且要求条件也是大专应届毕业生。”康馆长说,“条件虽然比较苛刻,但是应聘的人非常多。也是不断的面试、笔试和培训。”

  她还向记者透露,明年招收的对象要发生变化,主要招一些专业性人才的。“现在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康馆长说。 本报记者 滕兴才 实习生 谭伟 陈兴忠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