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遭校方霸王条款:不办电话卡没法吃饭——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大学新生遭校方霸王条款:不办电话卡没法吃饭

2010年09月02日 18:49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期有听众向中国之声反映,多所大学强制新生入学时办理指定电信运营商的电话卡。记者在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调查后发现,大批新生报到时接到了“不办电话卡没法吃饭”、“不办电话卡无法接收学校重要通知”、“不办发卡不能分班”等口头通知。这种强制消费背后存在怎样的利益,校方对此如何解释。请听中央台记者陆敏、陈鹏的报道。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大一新生小孙说,高考刚一结束,姑姑送了她一台价值3000元的智能手机,可是28号来学校报到时,却又被强制购买了一款中国电信的天翼手机,老师说,该手机具有饭卡、图书预约卡的集成功能,如果不买,就没法办饭卡。她没想到刚进大学校门,就迎来了温柔一刀。

  记者:当时说必须得办?

  小孙:对呀。

  记者:他是怎么说的?

  小孙:就说这个手机可以打电话,吃饭还要用。

  记者:不办可以吗?

  小孙:不可以。真后悔。

  记者:为什么后悔?

  小孙:这个手机只可以上手机qq,放歌都不可以,什么都不可以,感觉像小灵通一样。真的不好。

  记者:那你们可以退吗?

  小孙:都办了怎么退啊?我们班上有56个人,好像只有两个人没办。

  小孙说,班里的同学之前几乎全都有手机,现在又被强制购买了这款中国电信的天翼手机,大家都是学生,根本用不了两个手机,纯属浪费。对此,江西外语外贸学院办公室主任鲁建明表示,购买手机属于学生的自愿行为,和校方无关。

  鲁建明:购买完全自愿,没有捆绑更没有强求,像个别媒体说的没有购买就不能报到,没有这样的事情。

  和校方的说法不同,很多大一新生向记者反映,新生报到时,手续的第一步是缴学费,第二步就是购买中国电信的手机,否则无法继续接下来的报到流程,没法分班,也没法办理住宿手续。

  新生:办了这个才能住宿嘛!刚来到外面缴费,然后就是办这个(手机卡)了。说学校是这样规定的。这个信号超差,网络还忙。

  新生:他办了一卡通才会分班,一开始去的时候就要办这个,如果你没办这个,你要是不办这个,后面的就进入不了。

  购买手机成为新生报到的第二步必选动作,如果没有学校的允许,中国电信的摊位为什么能混到学校报名的程序里边呢?对于学生的质疑,院办主任鲁建明给出的答复是,这是市场行为,学校很难监管。

  鲁建明:他们工作人员在这里摆摊点营销,他们在营销过程中,借我们学校的口吻,甚至个别工作人员戴着我们学校的校徽,冒充我们学校的工作人员。

  按照鲁建明的说法,学校在这场强制消费的闹剧中是无辜的,然而,这场闹剧的受害者——大一新生认为,如果不是班主任和办理入学手续的老师强制要求,他们谁都不会多掏300块钱,给自己买第二个手机。

  新生:就是班主任让我们办的,班主任说是学校要用的,大家都买了。

  新生:家里买了好几千的手机,还要在这里买一个破手机,拿了特别不愿意,还难看。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中国电信和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签订协议,由中国电信南昌分公司全额投资数十万元,在学院建设数字化校园。记者今天在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校园里看到,在一卡通结算中心旁,仍然摆着一个挂有“一卡通办理”条幅的中国电信摊位,宣传单上以校方的口吻明确说明,天翼手机是大学生活必备工具,学校会将各类通知、活动等信息直接发到手机上。

  工作人员:学校里面实行智能化管理,以后老师有通知都是直接发到手机上的。

  记者:如果是不办这个手机,学校里的通知还能收到吗?

  工作人员:那肯定是收不到。

  大一新生在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的“被消费”遭遇并非个例,据了解,多个省份的高校出现手机卡的强制消费现象。下面连线中央台记者陆敏。

  记者:据了解,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要求学生必须换成中国电信的手机,要不然以后上课点名、吃饭、洗澡、图书馆借书,包括进宿舍可能都进不了。日前北京理工大学也被质疑给大一新生指定电话号码,在宣传单的图片上说:您报到时领取的动感地带的号卡是理工大学团委唯一指定的号码,已经在学校备案,并且学校的各类通知将发至此号码,请务必保存好。同时,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基础教育学院团委负责人也表示,学院确实和移动有合作,并且建议大一新生最好不要更换号码。除了这些,还有山东杏林学院,湖北经济学院都存在学校指定某电信运营商的现象。在这一个个事件背后,我们可以看出来,是电信运营商和学校双赢的局面,那么谁输了呢?可以肯定的说,无论学校的初衷是不是真的为学生服务,大一新生也已经被消费,失去了选择的权力。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