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大清退奥运冠军引争议 正方称大学不负责任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华中科大清退奥运冠军引争议 正方称大学不负责任

2010年09月08日 11:28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闻话题

  新闻背景:近日,华中科技大学拟清退的307名“超学时”研究生引起巨大风波,在被拟清退名单中,出现奥运冠军高崚、杨威的名字。该校规定,硕士生学习年限为2—3年,最长不超过4年。资料显示,高崚、杨威均为该校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05级硕士生,至今仍未毕业。华中科大该不该清退包括奥运冠军在内的研究生?

  清退不合格学生是学校之责

  一次正常的学籍清理何以引发如此轩然大波?原来,被清退的学生中,有两名学生是曾经的奥运冠军,名人和明星效应把这条普通的教育新闻无限放大了。

  早在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六部(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对获得过规定名次和称号的运动员,经国家体育总局资格审核并报教育部备案后,可以免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可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并非所有的运动员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深造学习的机会,别说认真学习,连基本的学时也无法保证。华中科大之所以痛下决心清退包括奥运冠军在内的“超时”研究生,在笔者看来,是一个大学应该坚守的起码良知和底线,是追求教育平等,拒绝教育特权,维护文凭圣洁的正当之举,对两位奥运冠军而言,学校开除的是两个不合格的学生而已,并没有“开除”其冠军经历,也没有“开除”其冠军身份,无可厚非!

  冠军上大学本身就是一种特定意义下的特权的体现,是国家从国情和人才培养的角度,为运动员们创造更好环境的人性化举措。这在西方国家是不多见的。运动员利用好了这个深造机会,他们的职业生涯就更加完美,乒坛名将邓亚萍就是一个例子,1997年退役后,她先后进入清华大学、诺丁汉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并担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从运动员到教练员,从教练员到学者、官员,邓亚萍充分抓住了机会,实现了华丽转身。

  当然,运动员本身也有自己的特殊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冠军们就有特权不讲规则,蒙混过关,如果是那样,高校为其颁发的文凭跟假文凭有何区别?

  大学最可贵的一点,有其独立的学术精神和学术品格,不能庸俗到只能靠通过录取奥运冠军等名人这种方式来提升知名度。作为奥运冠军,也不能无耻到因为一纸文凭弄虚作假,满足虚荣,肆意摆谱。这个怪圈一旦形成,不仅会毁掉大学精神,同样会毁掉竞技精神。(王方杰)

  正方网友

  清退的不仅是学籍还有冠军特权

  浙江省温岭市王军荣:《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明确规定,硕士生学习年限为2———3年,最长不超过4年。资料显示,高崚、杨威均为该校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05级硕士生。应该说,清退高崚、杨威是有依据的,况且如果他们不被清退,对于其他具同样性质的同学是不公平的。华中科大如果逗硬,清退的就不仅是学籍,更重要的是“特权”。

  大学清退奥运冠军不负责任

  尽管按照学籍规定,硕士生学习年限最长一般不超过4年,高崚、杨威已经“超学时”而进入了清退名单,但是从高校研究生学籍管理的实际来看,超学时毕业的情况还是时有可见的。清退了之是不负责任的。

  毕竟,奥运冠军们不可能如普通学生一样全日制在校学习,由于比赛或者训练等原因,注定他们只能把部分时间放到学习中,延迟毕业并不算是最不可原谅的错误。当然,如果在警示之后,仍然不能及时完成学业,甚至数次提醒而不见效果,坚决清退以维护校规也是必须之举。“公示”拟清退的冠军学生,既是对当事学生的提醒,其实也是对其他类似的明星学生的共同警示。

  近年来,体育明星进入高校学习似乎成为了一种风气,刘翔、丁俊辉、张怡宁、何雯娜等等,皆加入了这个行列。这其中,有他们个人的申请,有体育主管部门的牵线,也有高校的主动邀请。应该说,只要程序正当,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让体育明星们接受必要的高等教育,有利于体育的发展,也有利于运动员们在退役之后更好地适应社会,以避免奥运冠军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发生。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是对运动员负责。

  冠军明星们当然可以进入大学深造,但是这并不代表每位运动员都具备求学的基本条件,有的运动员文化基础较差,跟不上大学的课程;有的运动员训练太忙,无暇顾及学校的课程,上大学只是一种表面的镀金之举等等,均有可能。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在选择、接收运动员时必须进行有效的前期审核,否则最后要么降低标准、让冠军学生们勉强毕业,要么弄得不能毕业、清退了之,终究是个双输的局面。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于不能完成学业的冠军学生,大学需要清退更需要反思;清退明星学生,是警示学生,也在警示大学自己。(刘楚汉)

  反方网友

  清退冠军学生无关教育和学术

  沈阳市铁西区傅万夫:好像华中科技大学清退奥运冠军是一种维系尊严的行为,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道貌岸然的作秀。因为,他们当初在招这些冠军的时候,不会不知道这些人完成学业的艰难,作为现役球员,少有精力去学习。可是,高校最后选择了用最粗鲁的方式来捍卫所谓的学术尊严,我不知道,这是我国教育的悲哀,还是社会功利化的悲剧。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