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物质主义,重振教师伦理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抵御物质主义,重振教师伦理

2010年09月09日 08:14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教师、家长也许无力改变全社会的物质主义倾向,但至少教师还是应当坚守职业伦理。把教师节办成老师、学生、家长们共同参与的狂欢节,也好过关门聚餐、发奖金。

  教师节之前,教育部网站刊登了十所知名中小学联合向全国教师发出的倡议书,其中“反对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学生、家长财物”的内容,引起正在为教师节发愁的家长们的共鸣。

  家长们发愁的原因是,教师节到了,要不要给孩子的老师送礼物?一个题为“要不要取消教师节”的调查近日走红网络。据发帖人表示,回帖人中,大多数建议取消教师节,理由是,现在贿赂老师成风,教师节似乎正在变成给教师送礼的节日。这样的教师节让家长头痛,让学生头痛,事实上,也让很多教师为难,说取消也有几分道理。

  教师节遭遇如此尴尬,恐怕是提议设立教师节的立法者所始料未及的。这样的尴尬所折射的当下中国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在历史上大约也是空前的。

  至少自孔子时代以来,“为人师表”就是一个崇高形象,在所有纪实、文学作品中,教师都是令人尊敬的。这样的形象得益于社会各方的共同塑造。

  当然首先是教师洁身自好。韩愈的《师说》简洁有力地概括了教师的职业伦理责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列在第一条的是传道,传圣贤之道,传历史文化之道,传为人处世之正道。而要让弟子、学生行走于正道,教师通常会约束自己守道,如《吕氏春秋》所说“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在这样明确的伦理气氛中,教师们普遍能够做到洁身自好,不与学生、家长发生不正常的物质关系。

  教师如此自律,学生、家长通常也会相应地对待教师。有的时候,学生希望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也是借助语言、或者通过自己的创造来表达。家长们也更多地通过情感语言来表达对老师的谢意。教育体系及整个社会、政府也主要是通过荣誉来奖励那些杰出的教师。

  由此可以看出,历史上以及家长们记忆中的教师的良好形象,师生间、教师与家长间相对纯洁的关系,来自于各方的非物质主义心态。

  不幸的是,近些年来,中国社会越来越呈现物质主义化,人与人之间诸多微妙而丰富的关系,逐渐退化为单一的、赤裸裸的物质交易关系,家长们自然会以这样的心态对待教师;另一方面,教育系统自身的一些做法,也忽视了教育的根本性质,把商业法则引入学校中,比如,教师节不是教师们相互交流,而变成了发奖金。在如此环境下,教师与学校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老师与家长的关系也慢慢地发生变化,趋向于物质主义,有些地方的教师节变成了家长之间的送礼大赛。在这样的心态下,即便没有教师节,家长们平时也要动脑子怎样和老师搞好关系。

  怎么办?教师、家长也许无力改变全社会的物质主义倾向,但至少教师还是应当坚守职业伦理。同时,学校也应当采取一些措施,弱化教师节的物质主义气氛,强化其情感因素。比如,在教师节组织师生共同活动,邀请家长进校与老师交流,讨论学校公共问题。把教师节办成老师、学生、家长们共同参与的狂欢节,也好过关门聚餐、发奖金。

  □秋风(学者)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