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虽“被出走”风景犹在“窗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鲁迅虽“被出走”风景犹在“窗外”

2010年09月09日 12:59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日,关于各地语文教材大换血的新闻甚是热闹。编剧刘毅在微博爆料,列举出了《孔雀东南飞》、《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背影》、《狼牙山五壮士》、《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朱德的扁担》等20多篇“被踢出去”的课文。因其中涉及的鲁迅作品较多,因此被称为“鲁迅大撤退”。

  其实,鲁迅“被出走”并非第一次。早在去年,人教版高中教材就因去掉《药》和《为了忘却的纪念》而引发争议。此次的“暴风雨”,不过是“来得更猛烈些”罢了。

  对于鲁迅的“被出走”,外界观点可谓针锋相对。支持者认为,鲁迅作品有其时代局限性,如今已然过时了。何况,补充进来的文章,也不乏名篇佳作。怎么就少不了一个鲁迅?反对者则多会引用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说过的话:“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可悲。”

  客观而言,这两种说法都有其道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堪称巅峰。不过,他的作品在语文课本中的比例,也确实多了些。因此,鲁迅“被出走”不是症结所在,关键在于“后来人”能否真正填补这一空白。毕竟,这些被拿下的文章都是历经多年检验,而被证明是“最优秀、最经典”的。如果“后来人”力有不逮,岂不是平添遗憾?

  不过,从目前公布的新入选课文名单看,人们大可放心。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到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从戴望舒的《雨巷》到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不但堪称经典之作,有的文章更具开创性特点。比如,巴金作品《小狗包弟》,就是一篇反映文革的“反思文学”。巴金以“自我忏悔的形式”,从反省自己的软弱开始,逐渐进入对全民族的灵魂的拷问,学生通过它可以幸运地认识更全面的历史。这样的文章,在以往中学课本中极为罕见,收入了,无疑是一个突破。再比如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尽管属于“荒诞文学”,但全文都是用一个18岁孩子的口吻进行叙述,对于中学生而言,主人公和自己年龄上的相近,更易拨动共鸣之弦。

  出现文化多元的课本,未尝不是好事。如今有更多的作家被推介给中学生,亦可谓“双赢”:作家得以重返课堂,为多数人熟悉;学生有益于形成多元阅读,更全面地触摸世界——其实在“匕首和投枪”之外,还有更精彩的。

  不少人之所以对鲁迅的“被出走”出离愤怒,更多的还是出自对往日的怀念。可是,以语文课文的有限容量,又怎能囊括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呢?如果说鲁迅的“出走”令人伤感,那其他经典名篇与孩子们缘铿一面,不也是遗珠之憾吗?如果觉得“别了,刘和珍君”有些遗憾,那大可以在课外阅读时补上这一课。毕竟,教材原本不是教育的全部,只是学生的一扇“窗”。应该让学生们知道,更美的风景其实在“窗外”。(朱秀霞 董晨)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