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东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委会会议上的讲话——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刘延东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委会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09月13日 20: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9月13日电 教育部今日在其官方网站刊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全文如下: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

  努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历史性跨越

  —— 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0-09-13

  刘延东  

  一、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来

  上个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四个文件,体现了我国教育事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而继承创新、开拓前进的光辉历程。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正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阶段,对于新的历史起点上引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任务和全国教育系统的中心工作。这首先要求我们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中央的精神。我体会,会议和纲要核心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贡献突出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把教育的战略地位提升到历史新高度,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历史方位和崇高使命。高度重视教育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战略方针。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从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民生性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教育的崇高使命,既强调了教育在支撑现代化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又强调了在改善民生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独特功能,对教育的战略地位进行了新的定位,对教育承载的使命进行了新的丰富。中央的判断,充分体现了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确立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教育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把握。一是新世纪的中国,正处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征程上,强国必先强教,未来10年教育事业发展好了,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基础才会更加牢固。二是新世纪的中国,正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教育提供全面系统的人力资源支持和知识贡献。三是新世纪的中国,人民群众对通过教育提高素质、改变命运的愿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加多样教育的要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任务更加繁重。四是新世纪的中国,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中国,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体系作为依托。可以说,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开启了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新征程,教育规划纲要与人才规划纲要、科技规划纲要一起构成新世纪新阶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顶层设计的三个方面。这是会议和纲要的重大历史性贡献。

  第二,系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年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化了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特别是从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教育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等五个方面得出了基本结论。这些基本结论科学精辟、实事求是,凝聚着广泛共识,体现了中央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第三,鲜明提出了新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努力方向,强调了“五个必须”的基本要求。这次会议的鲜明主线,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一是必须优先发展教育。这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要以“三个优先”落实教育优先发展,以战略目标体现教育优先发展,以体制机制保障教育优先发展。二是必须坚持育人为本。这是以人为本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根本要求。育人为本中的“人”不仅涵盖学龄人口,而且包括全体公民;学习不仅在校,而且贯穿人的一生;教育不仅要满足社会需要,更要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让每个人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这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坚持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坚定、自觉和主动开展教育改革,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实现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四是必须促进教育公平。这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教育公平主要责任在政府,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社会共同推进。五是必须提高教育质量。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关键,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五个必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第四,全面部署了未来10年的教育工作,确定了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这次会议和纲要对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一是以终身学习理念为引领,确定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其特点是:继续强调了巩固和普及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大重点;首次对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继续教育进行系统谋划,构建以国民教育为主体、覆盖人一生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强薄弱环节,重视发展农村教育,并把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列专章予以规划;增强了针对性,对群众高度关注的学前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等问题给予了明确回应。二是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提出了教育体制改革的宏观方向。其亮点是:首次对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作出专门部署,并摆在改革的首位;注重整体性,系统设计了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努力解决深层次问题,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考改革、高校管理、民办教育、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等提出了解决思路;强调顶层设计、试点先行、有序推进,重大改革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听取意见。三是以提高保障水平为目标,制定了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实施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领导等6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特别是要求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体现了党中央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这些部署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教育理念创新,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相互支撑,明确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具体路径。

  第五,发出了振兴教育全民有责的号召,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支持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加强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满腔热忱地支持和关心教育工作,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要求全社会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教育、投入教育、兴办教育,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要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切实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师德修养,提高业务水平。这些思想和部署体现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社会育人的理念,对消除“办教育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的片面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将推动全党全社会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开创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现在,蓝图已经绘就,部署已经明确。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肩负起历史责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以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